人生小語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三年大疫中逝去的人裏有我文學的啟蒙者,教了我三年高中的酈眉若老師。曾幾何時,眉若師是我年少狂言的第一個讀者,也是她最先對我說,別猶豫了,文字就是你的人生,抓住它,冶煉它,維護它。老師的父親是杭州城裏赫...
2023-2-1
二〇二三年二月號
回憶很多年前,我在香港六國仙掌夜總會演出,一位從波士頓來香港的教授Mr. Berk聽罷,主動與我接觸,大家談起音樂,很是投契。Mr. Berk表示,他願意推薦我入波士頓Berklee Music Sc...
2022-12-30
二〇二三年一月號
人生如漫漫長夜,詩篇過處,有悲響,也有歡歌。走在陽光下的慌亂無措尤甚冬夜,它讓一切無所遁形。許多幸福不能深究。所謂命運,無非是攀登夜色時共執的那盞隱忍燈火。 弘一法師云:悲欣交集。 (作者為香港詩...
2022-11-29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號
每天生活營營役役,有否試過停下腳步,靜靜地思考,奢侈一下?肯花時間去思考,將事物看得全面通透,可讓我們走得更遠。分享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年輕時沒有學會思考,那就永遠學不會思考。」 (作者為香港...
2022-10-28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號
現代生活舒適方便,但也很累,大人的壓力很大,小孩又何嘗沒有壓力?有些人可以頂壓力,在逆境中創出一番偉業。可是城巿底層還有超多的平常人,在疫症的陰霾下隨時停擺,顯出無力的感覺。管好自我期望,把握當下。...
2022-9-29
二〇二二年十月號
中國文化特質之一,就是從不氣餒。二千多年前的孔聖先師終生誨人不倦,不曾氣餒;道祖老子以《道德經》教化眾生,不曾氣餒;佛家講求因果,也不曾氣餒。今天雖然疫情尚在延續,各行各業依然艱難,大家都應秉承「儒釋...
2022-8-30
二〇二二年九月號
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落實在孝親尊師。中華傳統文化,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也。文化是民族之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故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創業齊家,教學為先;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
2022-7-29
二〇二二年八月號
古人出書,謂「付之梨棗」。梨木、棗木都是厚重質密的木頭,為雕版刻書的上選材料。那一個個字刻上去,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如此一來,寫書與讀書的人,大概都需心裏有些敬畏。而修一本書,從溜口、悶水、倒頁、齊欄到...
2022-6-30
二〇二二年七月號
知道現在做的事情,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但仍然要做下去。知道現在做的事情,並不能有多少成效影響,但也還是要做下去。否則怎麼辦?人生苦短,總要做些事情。 (作者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
2022-5-27
二〇二二年六月號
人生在世,立志為第一要事。前人提倡「三不朽」,我則主張「三不負」:第一不負天,第二不負人,第三不負己。 「不負天」就是要珍惜上天賦予你的資質,努力讓自己的天賦得到充分的開展,結出盡可能豐碩的果實。「...
2022-4-29
二〇二二年五月號
文學的療救功能,不在救急,也不在知識,而是培養體貼與同情—對於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對於他人的高尚充滿敬意。所謂人性善,是需要呵護與養育的;具體到每個人,經歷(或體驗)苦難,因而獲得精神上的...
2022-3-28
二〇二二年四月號
世局動盪,疫症肆虐,令人焦慮不安。科技進步,人的精神仍會空虛,仍需回到傳統宗教和哲學的啟示,如儒家的仁義,基督的博愛,佛教的慈悲。天地有正氣,人間有情,「人」字便蘊含互相依存之義。每人都可為周邊的人帶...
2022-2-28
二〇二二年三月號
我說過兩句話:「以無生之覺悟做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境過樂觀之生活。」 僅供《明報月刊》讀者參考。 (編按:「迦陵」即葉嘉瑩)
2022-1-28
二〇二二年二月號
一九八五年,我移居香港的第二年,多幅作品參加在香港大會堂舉辦的畫會展覽。當時,有一位畫壇前輩看完對我說:「你畫的很好,但在香港當畫家會餓死,像我這樣,先去賺錢,等賺夠錢再回來搞藝術。」當時想,我十三歲...
2021-12-31
二〇二二年一月號
披頭四有一首著名的歌,叫" Let It Be"。  一開頭,歌詞如是說:當我苦於種種煩惱時,母親瑪利就來到我跟前,吐出智慧之語:「順其自然」。每當我處於黑暗時刻,她就...
2021-11-30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號
悲晨曦之易夕, 感人生之長勤; 課虛無以責有, 叩寂寞而求音。 《明月》索句,錄陶潛、陸機語以應。 (原載於一九九九年八月號《明報月刊》)
2021-10-29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號
潘耀明總編輯請我為此輯(編按:指本刊二○二一年十一月號「百歲楊振寧笑看人生」特輯)撰寫「人生小語」時,我第一個反應是:人生是一個大課題,我無法用幾句話表達! 轉而又想,人生似乎很深奧,可是人生的載體...
2021-9-29
二〇二一年十月號
二○二一年的一場奧運,全港振奮,直播屏幕前的我們共同期盼、一起歡呼。激烈的競技中,更帶着公平、理想、堅持、信念、凝聚、友誼這些美好的體育精神,感染你我。願這份熾熱持續,香港人能凝心聚力,繼續譜寫我們的...
2021-8-27
二〇二一年九月號
「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朱熹這四句話可以作為我們治學和辦事的指南。 (原載於一九九八年三月號《明報月刊》,題目為編者所加)
2021-7-30
二〇二一年八月號
歲月如流,人生如夢。對於我們來說,最真實的、最能夠把握的東西,就是每一個「現在」—瞬間失去,電光火石,卻點燃和照亮我們全部的生命路途!
正在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