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二○二三年仲秋格外令人縈懷和黯然,五年前有兩個筆者所欽敬的人於寥落的秋意中下世。
光纖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於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三日逝世,翌月的十月三十日文化巨匠金庸逝世,兩人相隔只有三十七日...
閻明復逝世,坊間及官方議論幾乎給予肯定。這種獲官民相一致口碑的官員並不多見。
這位在仕途迭遭升貶、長年在政治運動的險風惡浪中浮沉、保持人格魅力而沒有遭受滅頂之災的人物,在中國政壇是十分罕見的。
從...
收到北京掃葉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田奕編的《風雨默存─錢鍾書紀念文集》,赫然醒悟,今年是錢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掃葉科技」是錢先生生前一手促成的,是以電腦技術整理古籍文庫的機構,在其弟子欒貴明先生的領導下,...
對大和民族一直有很好的印記,她的族人勤勞、驍勇、守禮,既承傳了儒家的傳統文化,兼具有相對健全的現代化社會制度,保存完好無瑕的歷史文化古跡、友好而禮儀周全的人們……。
但是...
人類踏入二十一世紀後,哲人紛紛枯萎,遺下是盤桓長空的歎息和明滅的智慧星宿。
正若合了禪語裏的「念念無常」。《莊子》引孔子語「交臂非故」,感喟芸芸世間有多少人擦肩而過,但曾幾何時,這些「交臂」的人,你...
臨近大節,不少人過不了這門檻!
節前,便有幾個文化大家仙逝,第一個傳來的噩耗是音樂大師顧嘉煇。他的名字不光在香港,在海內外的華人心目中是一座聳拔的藝術豐碑。筆者與他只有數度敍晤,反而與他姊姊顧媚論交...
聖誕,人們巴巴地渴望着白色聖誕和悠和的鐘聲;新年,想着是一年復始的萬象更新;春節,憧憬是紅火的景象、喜氣洋洋的臉孔。
這一年,這三個節日湊得很近,接踵而來。在直覺上,有點喜上加喜的況味。
然而環顧...
聽沈從文先生的助手王亞蓉說,今年是沈從文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準備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王亞蓉說研討會主要是紀念沈先生晚年對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及考古研究方面的貢獻。
《中國古代服飾...
最近有幾位曾影響廿世紀的重要人物相繼離世,頓使人有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環顧眼下的新世紀,我們似乎欠缺上世紀大智大勇的標杆式人物。
記得暢銷書《極端的年代》(Age of Extermes: The...
人的價值如同書籍一樣,往往時過境遷才能得到充分的估量。①
一個外國人,將一生貢獻給中國教育事業,創辦了燕京大學,把一個不起眼的小學校建成美麗的校園和深具中國文化底蘊而遐邇國際的學府。他的宏願是「造就...
倪匡走了,初則不忍,繼則釋然。他是透脫的人,應知道天命難違。莊子有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①然而,倪匡畢竟有所牽繫─那是他患了阿茲海默症的愛妻,這是凡人之情...
二十五年,對於一個人來說,只走了三分之一人生或四分之一人生。對於一個國家,甚或一個城市,是屬於新生期。
新生期是充滿希望的,也是不確切、夢幻的,何況橫亙在面前,是一條未走過的路。
對於某些人、對於...
近兩年我經常想一件事:創辦一所現代文學資料館。甚至在夢裏我也幾次站在文學館的門前,看見人們有說有笑地進進出出。醒來時我還把夢境當作現實。一個人在床上微笑。①
以上一段話是出自巴金《真話集》,題目是《...
在俄國侵烏戰爭中,烏克蘭年輕數學家康斯坦丁.奧爾梅佐夫(Konstantin Olmezov)選擇自殺,用以控訴戰爭的罪行。他在遺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
「我對人類極度失望,士兵假裝不知道在殺人,記者...
張潔走了—她於今年一月二十一日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區小公寓下世。
「我是誰?—我不知道我是誰,因此我寫,為了更多地認識自己。」①張潔是誰?也許從她的作品可以找到一些端倪。她的作...
正在加載更多...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