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集
應聘到香港浸會大學第一個潮濕的春天,是在二○○四年三月,我開始氣喘胸悶,應該是我的氣管已經適應了南台灣高雄大太陽的乾燥天氣,故難以抵擋港九連牆都出水的回潮天。我買一顆顆紫色的乾靈芝,熬水來喝。為什麼朋...
一 捨不得不手寫漢字的人
現在,很少人「寫文章」了,絕大部分的作者都是「打文章」。朋友中,剩下席慕蓉和隱地,還和我一樣,楞楞地緊握着一枝筆。以前還有余光中,後來,他提早離席了,令人不勝懷念。
我是...
我才滿十四歲,就讀完還珠樓主寫的《蜀山劍俠傳》,整套五十冊!那個暑假由高雄女子中學初中直升高中,父母一向任由我寒暑假看文學閒書。這部《蜀山劍俠傳》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大陸出的版本。字印得又小又密的章回小說...
有朋友說,他們從雜誌上讀到了畫家黃永玉的長篇小說《無愁河上的浪蕩漢子.朱雀城》。我聽後略有一點擔心,因為《收穫》是個雙月刊,間隔周期長,歷時五年才連載完的這個長篇,讀者如讀得斷斷續續,感覺可能零碎。我...
避疫期間宅在家中,時間多了,雜務少了,於是時常躬身自省,想想這輩子匆匆數十寒暑,一路走來,跨過大大小小的坎兒無數。是誰,在自己摔倒時伸出援手?是誰,在自己失落時予以力量!這背後默默扶持、暗暗付出的同行...
慕沙,親愛的慕沙:
你我不相見,已經好久了─哦,不對,其實你應該可以見到我,在朝雲靉靆的天際。至於那見不到對方的,是我,是此刻猶留竚在「肉骨凡胎之身」的我。
其實,因為各有所忙,你在世...
二○○六年台灣有位旅遊作家出了一本關於日本京都的書,很為讀者所欣賞。十六年後,也就是今年,改版再出,我讀了新版序文,也想來說幾句。
很有趣,作者寫日本京都,竟忽然跳到自己是「寧波人」的因緣上去了。作...
遠處山徑,晨光照耀下,闃寂無人,連經過的車輛也疏疏落落,只有一片濃濃淺淺的綠!都習慣了,這是疫情嚴峻時常見的光景,這城市,彷彿封閉了,沉沉睡去了,人人都宅在家中,各自修煉,以不同的方式,來抵禦逆境,尋...
年輕時候的諸多想法,日後,往往變成如夢如幻的泡影。年輕的時候,我不只一次告訴自己:我老了,要回來宜蘭住!我是真心的盼望,當我老去,仍然可以放眼看到這一大片茂盛的稻田,如我的詩句所說:「故鄉的山色脈脈,...
跟於梨華(一九二九─二○二○)結識,是在一九七二年,五十年前;她在二○二○年四月於美國馬利蘭州蓋瑟斯堡(Gaithersburg, Maryland)一家安養院去世,是第一位因新冠肺炎逝世的重要華人作...
我終於小學六年級畢業了,儘管人家讀六年我三年就結束了,雖然沒有留級(那時候還沒有這樣的制度)。我畢業時導師仍然是張添丁,張老師很年輕,看起來才完成自己的師範教育,就回家鄉宜蘭女子學校任教。當我捧着畢業...
先說「年輕時」這三個字─這真是一個語意不清的模糊的詞眼啊!
從初次見面的讀者口中,我常聽到這樣的話:
「呀,你的書,我從年輕看到現在,我是一路看你的書長大的呀!」
我促狹,笑問對方說:
「你說...
八年前,二○一四年十一月三十日,中午十二時半,地點在中山北路二段錦州街口,是我生平看來最像乞丐的十分鐘。
事情是這樣的:
那天早上七點十五出門,我看來倒是人模人樣的,因為我要去的地方是教堂,所以穿...
知心的朋友之間,往往有一些「密語」,一說出來,無需多言,彼此就會心領神會,也許,頷首一望;也許,相視一笑,總之,三言兩語,已經道盡了千絲萬縷的思緒。林青霞與我,一說到寫作或讀書,最常提起的「密語」,就...
正在加載更多...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