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2023-9-29
二〇二三年十月號
前沿科學家現在不斷告訴我們:世上沒有迷信,只有「量子糾纏」的顛覆認知。諾貝爾獎得主用量子理論證明靈魂不滅,人死後變成量子形態,回到宇宙繼續存在;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認為,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和特異功能...
2023-9-29
二〇二三年十月號
當代哲學家的影響力,往往限於大學、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這是由於哲學愈見高度分工,高度專技性也拒大眾於哲學門外。然而,哲學思想和理論一旦能把握或回應時代精神,一樣有機會感染大眾、影響社會。 美國哲學家...
2023-9-29
二〇二三年十月號
社會學家阿米泰.愛茲安尼(Amitai Etzioni,一九二九—二○二三)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知識分子之一。今年五月中旬,他在位於華盛頓的寓所接受了德國《明鏡》周刊的專訪,探討人工...
2023-9-29
二〇二三年十月號
猶記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歲,歷史猝然轉身,巨大離心力把我拋離軌道,成了一粒流星隕石,命運墜落點與其說是陌生土壤,不如說是陌生星球。回想起來,猶如昨日之事。然而歲月悠悠,用不了多久,我居美時日將長於留在故...
2023-9-29
二〇二三年十月號
早期香港文學中的「夜香港」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鄭瑞琴老師 最早一篇為人樂道的「夜香港」散文,應該就是巴金的〈香港之夜〉。他於一九三三年五月從香港乘小火輪往廣州時,在漆黑一遍的海中看到「...
2023-9-29
二〇二三年十月號
夜長夢多香港浸會大學 陳羿衡 因為中學選修文史,偶而能隨遊學團到台灣、大陸考察。每逢夜市環節,在士林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如何避開在胸口掠過的炸粉、醬料、滴油的紙袋,力保衣衫的不失,然後順着某...
2023-8-30
二〇二三年九月號
ChatGPT(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的出現,令不少人跟人工智能親近了不少。因為無論是撰寫論文,或者面試預備,都可以請教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式這個「免費軍師」,因此大家的關注點,多是人工智能提供的資訊...
2023-8-30
二〇二三年九月號
今年是香港高等教育發展特別的一年,多所大學都更換校長,一些認識多年的學者要告別了,我有機會為他們做一個總結訪問,也陸續邀請新任校長做訪談,值得一記。 城大:郭位→梅彥昌年中離任的香港城市大...
2023-8-30
二〇二三年九月號
煙與神功戲香港中文大學 禾子 每年農曆七月,家附近的球場會變成盂蘭勝會的會場,邀請人神共樂。於我而言,盂蘭勝會最特別的,是煙和回憶。人們往地上的紙紮祭品點了一把火。紙紮轎、紙紮人、金銀衣紙在一瞬間化...
2023-7-29
二〇二三年八月號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即「三.一一」大地震後的第四天,時任日本首相菅直人闖入東京電力公司總部,對高管們喊道:「事故造成的受害情況極為嚴重!這樣下去的話,日本將滅亡!撤退是不可能的!豁出性命去幹!」 ...
2023-7-29
二〇二三年八月號
如何把「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直覺知識」植入計算機程序,是提高人工智能運作效率的一個重要課題。圍繞現階段人工智能的討論,匈牙利裔學者邁克爾.波蘭尼(Michael Polanyi,一八九一—一九...
2023-6-29
二〇二三年七月號
我去國之前不曾參加過什麼政黨,來美三十多年,也沒親近過任何組織。正所謂「君子不黨」。二○二○年,如閒雲野鶴的我被朋友拉入微信群,我欣然接受,只緣那個群多是我欽佩的同代人,亦為上世紀思想解放年代的盜火者...
2023-6-29
二〇二三年七月號
今天當我們提到德國保守思想家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一書時,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還未散盡,德國保守思想家斯賓格勒即推出《西方的沒落》一書。斯氏當年對包括古埃及、巴比倫...
2023-6-29
二〇二三年七月號
六月六日收到消息,一代養生學宗師朱鶴亭長老在廣州仙遊,享壽近百歲。六月十三日我出席他的追悼會,來自全國各地的親友徒子徒孫都赴廣州送老人家最後一程,場面感人。   身懷絕技朱師傅 三十年...
2023-6-29
二〇二三年七月號
品味粵文化   轉角細味 香港浸會大學 黃奕奕 《胭脂扣》、《花樣年華》和《重慶森林》等一眾經典港產片裏取景的唐樓很殘破,卻很有味道。「唐樓」是十九世紀中後期粵港澳地區的獨特產物,在...
2023-5-30
二〇二三年六月號
自由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但是觀之越近,距離其內涵就越遙遠。德國當代哲學家克里斯托夫.門克(Christoph Menke,一九五八—)注意到一個現象:現代以來所有的解放運動都走向...
2023-4-28
二〇二三年五月號
二○二三年四月三日,下午五時半過後,香港大學百年傳承的陸佑堂中,音樂響起,一列身披禮袍的教授學者與名譽博士領受人,在高聳巍峨的拱頂下、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魚貫進場,慢慢前行,緩緩踏步,走上鋪着紅色地毯的梯...
2023-4-28
二〇二三年五月號
香港大學慶祝成立一百一十一周年,三月舉辦過千人高桌晚宴,別開生面,慶典的高潮是由袁國勇教授分享三年多疫情期間港大的研究工作。四月初又舉辦了首屆香港大學校長論壇,由張翔校長親自主持,幾位講者都是今年獲頒...
2023-4-28
二〇二三年五月號
隨俄烏戰爭的持續,不僅俄羅斯、普京日益受到關注,俄羅斯的侵略與暴力的歷史也成為熱門話題。最近法國有關著述紛紛問世,蔚為大觀。其中有代表性著作如法國著名蘇聯問題專家維爾斯(Nicolas Werth)...
2023-3-29
二〇二三年四月號
過去三年全球局勢出現前所有未的變化,新冠疫情肆虐爆發之初,全球各國因醫療用品生產、口罩出入口和疫苗外交而互相傾軋,歐洲共同體曾罕有地暫時封閉二十多國之間的國界,跨境流動頓時截停。而因病毒起源之爭,更激...
正在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