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2023-5-30
二〇二三年六月號
自由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但是觀之越近,距離其內涵就越遙遠。德國當代哲學家克里斯托夫.門克(Christoph Menke,一九五八—)注意到一個現象:現代以來所有的解放運動都走向...
2023-4-28
二〇二三年五月號
二○二三年四月三日,下午五時半過後,香港大學百年傳承的陸佑堂中,音樂響起,一列身披禮袍的教授學者與名譽博士領受人,在高聳巍峨的拱頂下、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魚貫進場,慢慢前行,緩緩踏步,走上鋪着紅色地毯的梯...
2023-4-28
二〇二三年五月號
香港大學慶祝成立一百一十一周年,三月舉辦過千人高桌晚宴,別開生面,慶典的高潮是由袁國勇教授分享三年多疫情期間港大的研究工作。四月初又舉辦了首屆香港大學校長論壇,由張翔校長親自主持,幾位講者都是今年獲頒...
2023-4-28
二〇二三年五月號
隨俄烏戰爭的持續,不僅俄羅斯、普京日益受到關注,俄羅斯的侵略與暴力的歷史也成為熱門話題。最近法國有關著述紛紛問世,蔚為大觀。其中有代表性著作如法國著名蘇聯問題專家維爾斯(Nicolas Werth)...
2023-3-29
二〇二三年四月號
過去三年全球局勢出現前所有未的變化,新冠疫情肆虐爆發之初,全球各國因醫療用品生產、口罩出入口和疫苗外交而互相傾軋,歐洲共同體曾罕有地暫時封閉二十多國之間的國界,跨境流動頓時截停。而因病毒起源之爭,更激...
2023-3-29
二〇二三年四月號
美國高中英語課薦讀的《白鯨》(Moby-dick,or The Whale)終於不敵時代變遷,黯然下架。我兒子讀高中時寫過一篇作業就是《白鯨》讀後感;這部書亦是我少年時代對美國文學的入門讀物。能讓兩代...
2023-3-29
二〇二三年四月號
香港人的回歸記憶遠在一九九七以前。一九四九年天安門前升起五星紅旗,香港延續了近百年的特殊地位沒變;文化大革命也始終沒有越過羅湖橋,港人曾以為相安無事的局面會持續到永遠。當回歸已成定局,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2023-3-29
二〇二三年四月號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是法西斯主義者嗎?有此一說,是因為他在任期間,曾有反移民、反穆斯林和反黑人的政策,也拒絕聲討一些新納粹分子。二○二一年一月六日國會山莊事件,更企圖藉支持者推翻總統選舉結果。著有《法西斯...
2023-3-29
二〇二三年四月號
俄烏戰事步入第二年,歐洲政壇「熱戰」氣氛濃烈,政治討論空間逐漸收窄。在俄烏戰爭的問題上,德國政府最初堅守一條底線,即幫助交戰雙方創造和談的基礎,避免戰事升級,引發歐洲戰爭。但是隨戰事的蔓延,德國迫於...
2023-3-29
二〇二三年四月號
《明報月刊》四月號網頁版獨家文章 坐立北角的新光戲院,不單是粵劇殿堂地標,今日更成為傳承古文化的重要基地。日前,演藝界、文化界、學者名人與觀眾聚首於千人戲院,星光熠熠,一同參與李居明電影新作《...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記得杜維明教授曾以《莊子.齊物論》中「參萬歲而一成純」來形容饒宗頤教授的學術成就,想來實至名歸。晚年的饒教授,除親自修訂《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外,還著有《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二月六日是饒公逝世五周年忌辰,香港中華書局與饒學聯匯、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共同主辦饒宗頤紀念座談會暨《一純萬歲寄遙思:饒宗頤紀念文集》新書發布會,三十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及出版方通過線上線下參與活動,...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關於紀錄片拍攝和製作期間應該遵循的「操守」,實在是一個永遠也探討不完的話題。香港的紀錄片文化長期薄弱,大眾對於紀錄片認知不足,在近期因《給十九歲的我》所引發的爭論表現出來,製作方被指責不尊重被拍攝對象...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英華女校在半山區的校舍決定於2012年重建,全校遷至位於深水埗的臨時校舍,校長李石玉如發現,2011/12年度的中一班的學生會經歷舊校、臨校和新校三個校舍,認為是特別和值得記下的過程,於是託校友張婉婷...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有說,會說故事的人都是從遠方而來的,真沒錯。這一趟,說故事的人不但從鏡頭中走出來,成了自己的繆思,說自己的故事;她也從太平山頂走過來,與另一位從檔案室中走出來的說故事的人同行,一起品文吞書,細嚼慢嚥。...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隨着俄羅斯侵烏戰爭的持續,歐洲關於戰爭與和平的討論再次甚囂塵上。二戰以來,尤其是隨着歐洲聯盟的發展,歐洲已經為自己爭得了近八十年的和平。這對於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歷史上長期充滿血腥與暴戾的歐洲來說,無...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為了慶祝成立四十周年,多年來積極推動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教育發展的田家炳基金會,二○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教育論壇,由大學校長會召集人、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擔任主禮嘉賓,邀請香港科技...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汪維藩,牧師,教授。1927年出生於江蘇省泰州市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肄業3年,杭州中國神學院/金陵協和神學院1955年畢業。1955至1956年任鎮江浸會傳道,1957至1958年任南京《聖光》編輯...
2023-2-1
二〇二三年二月號
無論是西方的聖誕還是東方的春節,親朋好友的聚會常常被意識形態的分裂所籠罩。對新冠病毒的恐懼、對隔離措施的怨恨、對戰爭蔓延的憂慮,以及對諸多社會問題的不同體驗,加劇了個體間的分歧與對立。餐桌上的爭吵、網...
2022-12-30
二〇二三年一月號
早上八時半,與兩位才剛認識的摩洛哥人,在馬路攔下白色房車,他們以阿拉伯語議價後,我們一行三人才上車。他們在車內還笑問道,講阿拉伯語的時候是否比較像吵架。而來自孟加拉吉大港的白牌車司機,在多哈工作九年,...
正在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