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今年一月是黃苗子先生逝世十周年。他的公子黃大剛寫了一篇文圖並茂、深情款款的長文,緬念乃父生前與文藝界友人交往的往事。其中也談到黃苗子與摯友聶紺弩的交誼。黃苗子熱愛中國文化,為人豁達開朗,臉上永遠漾着一...
蔣震先生在三月十三日去世,這個消息是書畫家陳興傳給我的。香港正處於第五波新冠病毒襲擊的高峰期,每日有二萬以上的人確診,每日有二百人的死亡。在防疫疲勞的時刻,蔣震先生的離世令我猛然驚覺,我在香港少數可敬...
二○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上午十點鐘,中國音樂界的領軍人物之一、作曲家吳祖強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前來告別的人士眾多,排隊等待弔唁的隊伍一直排到大門以外的百米之遙。大廳裏擺滿花圈,從中央領導...
二○二二年三月十三日,我們敬仰的歌唱家李光羲先生離世了……在他七十多年的歌唱職業生涯中,他為中國歌劇與聲樂事業的發展做了大量貢獻。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他成功主演了《茶花女》...
二○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正月廿二星期二,明明那天早上還不停收到手機上的種種信息,說什麼這是個讓人開懷、千年一遇,連續九個「二」字的吉祥好日,為什麼到了晚上就收到好友羅新璋與世長辭的噩耗?難道是上天的惡...
「青澀歲月」對我來說不就是一九七七年投考香港中文大學,跟隨國松老師研習的日子?那時候老師風華正茂且能言善辯,口若懸河般暢談個把小時的課堂,舉凡與藝術文化相關議題一律揮灑自如,深入淺出,讓討論滴水不漏,...
我是先認識周老師的兒子陳達的,那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和他是北京舞蹈學院的同事,工作在一起也玩兒在一起,時常會去他家裏,也很自然地就認識了周老師。偶爾見到她,總是笑瞇瞇地說:「韋柰你來啦,你們玩兒吧...
在國內三十餘年,我一直不曉得父親的故知裏有一位金堯如先生。直到一九九一年,父親來舊金山,住在我家,一起去看望陸鏗先生,聊起許家屯先生在洛杉磯,要寫回憶錄,陸鏗先生推薦父親去幫忙,我才第一次聽見金堯如先...
2022-3-28
二〇二二年四月號
香港和新加坡、夏威夷,同樣是海洋性氣候,但沒有那種焦燙、悶熱的感受。颱風和暴雨常常為處在濕熱中的香港夏天,帶來一息清涼。加上空調遍及各個角落,諸如海運大廈、銅鑼灣廣場、太古廣場等,空調開在十六度左右,...
我高中畢業了。以為能考上北大或南開的歷史系,誰知分數行,政審不行。父親是大右派,母親也是,本人表現又差,屬於「等外品」,檔案在幾個高校之間轉來轉去,最後我來到中國戲曲研究院改稱的中國戲曲學院的戲曲文學...
張潔孤高地走了。她生前最鍾意的花是白玉蘭,她還寫了文章。打從一九八一年開始與張潔交往,她當時已是中國文壇一顆璀璨奪目的文學之星,不管是她本人或作品,都予人一種白玉蘭清雅的姿容。「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
進入晚年之後,張潔開始一次一次處理掉自己的物品,她的朋友會接到這樣的邀請:你過來看看,有沒有你用得着的?喜歡就拿走,剩下的我處理了。她的衣服、首飾、日常用品、擺件、紀念品、書籍、畫冊、畫兒&helli...
高華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剛一出版,就送了一本給李慎之。李慎之翻了翻,就給何方打電話,說:「這本書寫得不錯,準備讀,你正在研究延安整風運動,先借給你看,看完就還我。」何方得書...
二○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高華逝世十周年。我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了短文〈高華十年祭〉。
我和高華交往不多。最早是朱正琳向我說起他。我在學術期刊上讀到他的論文,知道他水平不凡。新千年之初,《紅太陽是怎...
曹景行不敵久病纏身,走了。讓多少熟悉他的讀者、觀眾深感痛惜!如果不是病魔,曹景行一直是《明報月刊》的作者,不離不棄持續十多年為月刊撰稿。對時事的敏銳觸角,極富筆力的獨到分析,他的文章總是《明報月刊》讀...
曹景行先生二月十一日駕鶴西去,消息一出震驚無數與他相識之人。突然!太突然了!誰都知道,他是一個精力充沛創意無窮的老小孩,據與他相熟的朋友說,他的朋友圈是「新聞雷達」、「一個人的媒體」,每天幾百條新聞轟...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魏.曹孟德)
千萬青年髮梢翻飛紅旗的時代
你下放在黃山茶林場,雪盡春芽
千萬畝茶葉在你尚青的髮際翻飛
在鋤犁碰...
正在加載更多...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