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十時二十四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與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簽訂了《汪辜會談共同協議》。五個月後,一九九三年九月在台灣陽明山的「婦女祈禱會」上又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鹿橋名作《未央歌》被評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四十年來影響我們最深的書、最愛一百部小說大選、年度十大好書等。創辦友聯出版社的司馬長風在《中國新文學史》中,《未央歌》名列抗戰後期長篇四大巨峰,司馬長風...
2023-2-1
二〇二三年二月號
「這個寒冬冷得令人窒息!」這是侯一民先生的女兒珊瑚發出悼念父親的悲慟。眼前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的哀思,唯一祈望珊瑚的母親鄧澍可以有萬幸掙脫死神的魔掌。二○二二年從珊瑚那裏就知道她父母健康情況不佳,和也同...
2023-2-1
二〇二三年二月號
一九九九年夏末,我陪楊絳先生在大連躲避住所社區院內裝修的吵鬧。忽接欒先生電話,要我無論如何回京一趟。原來是代表文化傳信集團的朱邦復先生約見,希望合作共同開發文史資料庫。抵京當天即見了朱先生。會晤結束,...
2023-2-1
二〇二三年二月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之後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古代組從事研究工作。1985年創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計算機室,從事中國古典文獻電腦的研究工作,開啟...
2023-2-1
二〇二三年二月號
1930年出生,蒙古族,河北高陽縣人。1942年在北京四存中學讀書。師從齊白石弟子陳小溪學習中國畫。1946年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師從艾中信、李瑞年、吳作人、徐悲鴻。194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2022-12-30
二〇二三年一月號
打開電腦,對着鍵盤,卻怎麼也無法按下去,因為不知道怎麼落筆。早些年,原本跟李先生高高興興的說好,要替他寫傳記,怎麼現在變成寫起懷念他的文章來? 早晨醒來做運動,每次伸展筋骨,一定會想起李先生的示範動...
2022-12-30
二〇二三年一月號
「有緣千里來相會」是耳熟能詳近乎口頭禪的一句話,卻在近日體會到了那份難能可貴的真情和難捨離的緣份。 半世紀後續舊緣 緣起是良師益友俞大綱教授的女兒俞啟木(Ruby)在整半世紀後跟我聯繫上了。當我們...
2022-12-30
二〇二三年一月號
疫情閒居,不時翻閱一些時下文章。一日在網上讀到路迪民教授撰文:「太極拳名師楊少候死亡真相揭開……」文章引用了不少資料及不少當代武術名家的採訪,來探討楊少候大師的死因,最終都...
2022-12-30
二〇二三年一月號
二○二三年一月,是前《新晚報》總編輯羅孚先生的一百零二歲冥誕。近日整理一些舊資料,憶起在他手下工作差不多三年,覺得有些事情應該記下來,尤其有關因報慶而舉行的「香港文學三十年」座談會,以及我編的副刊給他...
2022-11-29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號
某次相約靜婷姐在君悅酒店咖啡室飲下午茶,帶上《紅與藍》的黑膠唱片找她簽名,談及唱片內有幾首很喜歡的歌,她細看唱片封底的歌詞後,開始清唱幾首歌,如《我為你灑下一把淚》、《請你不要離開》、以至她喜愛的《紅...
2022-11-29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號
香港五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期,廣東粵劇大行其道;每星期總有二至三套新片放映,我此處說的是粵語歌唱片,不是舞台劇。那時候香港人日常生活消遣很單調,除了聽收音機之外,就是上街吃東西,到了近七十年代初才有黑...
2022-11-29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號
今年十二月是沈從文先生一百二十歲冥壽。 一九八二年,沈從文先生八十歲,曾到湘西家鄉慶祝大壽。從湘西返京,心情舒泰,自不待言。期間我曾託其助手王亞蓉女士代求一幀墨寶,沈老很快便掛號擲下,如獲至寶。 ...
2022-11-29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號
秋風裏,明月夜,乍爽還輕冷。淒草黃黃、花落瓣瓣,鴉聲更孤惶。看沉沉廣廈,燈未熄、卻昏黃,最難五更時節,熬天光。老無聊,思滄桑,往塵如絲節節扣,百事如戲神悠悠 。人會觸景生情,往事雖然遠去,常常歷歷在目...
2022-10-28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號
曇花是生於喜馬拉雅山的腳下。它花開半夕,馨香芳菲,相傳是每年花仙子巡遊人間的眨間! 饒公:學問和吃飯一樣 「夜來孤月明,吐蕊白如霜。香氣生寒水,素影含虛光。如何一夕凋,殂謝亦可傷。豈伊冰玉質,無意...
2022-10-28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號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歲是我人生急轉彎的標誌牌,就像解不開的記憶繩結,串聯着前半生與後一半。而香港是命運扁舟短暫繫纜的埠頭,那時寄身西貢區黃麖地背山面海的一間村屋。苦夏逼人,心情抑鬱無法讀書,只亂翻報刊。不...
2022-10-28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號
又一位至親好友失散、散失了,今年八月十七日張文藝在紐約突然離去,幾小時後由夏陽傳來瑞典的微信中獲悉,一時之間欲哭無淚,人生聚散無常,別離是人生中最令人神傷的無奈! 二○二二年九月二日,張文藝...
2022-10-28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號
原名李秉堯,也曾以舒樺、齊辛、余從哲為筆名。1936年生於廣州,1948年移居香港,1954年畢業於香島中學,1956年開始投稿報刊,1963年創辦《伴侶》半月刊,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雜誌(後改...
2022-9-29
二〇二二年十月號
李大哥若在天上用電郵,我會問候大哥:您好嗎?自從二○二二年五月八日聯繫之後,傾耳佇立,不見來鴻。 李大哥是李文健,曾經在報社與家嚴共事,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已經是一個甲子之前,我初見大哥至今剛好四十年...
2022-9-29
二〇二二年十月號
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搧動,一段時期後經過一連串不可思議的變化,就會在遠處醞釀、引發一場呼嘯席捲而來的龍捲風。這是「蝴蝶效應」的隱喻,看似不重要的一個小事件,可以引起軒然大波。此外,蝴蝶或許是因為風吹...
正在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