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2022-6-30
二〇二二年七月號
祝福香港!(潘耀明)

二十五年,對於一個人來說,只走了三分之一人生或四分之一人生。對於一個國家,甚或一個城市,是屬於新生期。

新生期是充滿希望的,也是不確切、夢幻的,何況橫亙在面前,是一條未走過的路。

對於某些人、對於某個時代,二十五年也許是生命的關鍵時段。就拿香港回歸二十五年,可稱是風雨歲月,香港人的經歷,恰如弘一大師的佛偈:「悲欣交集」。

對於過去政治冷感的大多數香港人,香港回歸祖國,在觀念上要面對政治生態的巨大變化,不啻是極大的挑戰。走筆至此,不禁懷念起「一國兩制」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他的政治智慧,可謂前無古人,相信也很難有後者。今年也是他逝世二十五周年,謹此致以深切悼念。

都說獅子山下的精神,從正面來說,是香港人的同舟共濟、不屈不撓的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在這塊蕞爾的土壤,衍生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當時的香港人有股拚勁,不問出處、不聞政治,只求努力出人頭地。在廟街地攤唱歌的梅艷芳,通過新秀歌唱比賽,不斷求精,最後成為了歌壇永遠的天皇巨星。做塑膠花開始的超人,家喻戶曉他的奮鬥故事,現在的局面就是他長袖善舞、發奮努力的結果。這樣的故事何止成百上千!」①

香港經濟的起飛、民生的變化,是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這有賴於內地的改革開放。香港本身的資源是匱乏的,沒有內地豐富的資源,是無法自力更生的。這是稍有知識的人都懂得道理。

過去,長期以迄香港人從來沒有民主,卻有較大限度的自由。這是從政治環境而言,香港人是靠自己的拚勁,加上健全的法制,把香港打造成東方之珠和世界聞名的一流城市。

在香港回歸前,香港人最怕失去原有自由度。我想起劉再復說過,他經歷兩種人生─處於內地時期的第一人生和後來移民美國的第二人生,對自由有深刻的體悟:「自由不自由完全取決於自己。自由是自己的一種覺悟,覺悟到自由,才有自由。不能期待上帝給予自由,也不能期待政府給予的自由……。」②

可見,自由是屬於心靈的,在那裏,才有可供翱翔天空。劉再復去國後,他處於第二人生的「新的逆境」③,仍然湧現出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著述豐盛。他表示:「也曾有人說我離祖國太遠,但做人關鍵不是身在哪裏,而是心在哪裏。我的心還維繫祖國,這就夠了。我離中國很遠,離美國也很遠,偌大的美國對於我而言只是一張平靜的書桌,沒有別的意義。我完全在自己的象牙塔裏,沉浸在自己的文學世界裏。」④

劉再復卜居美國逾三十載,自始至終沒有入美國籍,正如他所說:「我的心還維繫祖國」。⑤羅曼.羅蘭說過:「必須經過祖國這一層樓,然後更上一層樓,達到人類的高度」。⑥

作為一個飽經滄桑的中國知識分子,對於連結生於斯長於斯祖國母親的臍帶是割不斷、分不開的。

這些天,我在啄磨真正獅子山下的精神是什麼?本港藝術家史易堂說過一句話:「所謂命運,命是自己造的,運卻是別人給的。」⑦意喻儘管一個人在一生中有各種際遇,但是路是自己走的─信然。

值茲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我們衷心祝福香港!

注:

①⑦史易堂:〈獅子山下〉,本刊二○二二年六月號

②③④⑤江迅、袁瑋婧、駱丹:〈精神流浪漢逆境中昇華〉,《亞洲週刊》,二○一八年三月十一日

⑥羅曼.羅蘭:《羅曼.羅蘭:名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