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在一切混合的概念裏越來越難以找到一句給自己的話,一句當我們默默地對自己說的時候能幫助我們活下去的話。」① 我們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輸入一個關鍵詞,便湧現了一大堆相關的或不相關的詞類,往往找不到所要表達的詞彙。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二○二二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Annie Ernaux)要寫出她身處所見所聞所感的真實面貌─事情的本真。
她的本真是不加人為渲染的人、事,正如她的家人父親與母親,在她筆下都是平鋪直敍的,沒有修飾,這種文風彷彿來自另一個世界,因為我們正處於謊話或廢話連篇的世界。
我相信安妮.艾諾是服膺另一位法國作家的話:「要記住,在內心中和在外貌上都要真實,不僅在服飾上真實,也在語言上真實。」② 這就是刻意剝開虛飾社會下的真人真事。所以是特別難能可貴也特別吸引現代讀者的地方。
安妮.艾諾通過自己的經歷反映她那身處時間段的社會面貌和生活實況。也可以說,她寫出法國人的「集體回憶」。
安妮.艾諾深深感到在電腦化時代社會的瞬息萬變,「一切事情都以一種聞所未聞的速度被遺忘」③,她想通過自己的回憶來喚起別人遺忘的昨天記憶。
說起集體回憶,不能不提起二○一五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列克.西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廣泛地訪問解體後的舊蘇聯人在解體前後的種種駭人聽聞的真實經歷─這些回憶都讓人揪心。
蘇聯一位作家說:「不知怎麼回事,未來並沒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④歷史在重演,以解體後的俄羅斯為例,「十九到三十歲之間的年輕人中有一半認為斯大林是『最偉大的政治人物』。蘇聯的一切又都成了時尚。例如『蘇維埃餐廳』,裏面滿滿是蘇聯稱呼和蘇聯菜名。還有『蘇維埃糖果』和『蘇維埃香腸』,從味道到口感都是我們童年起就熟悉的,更不用說『蘇維埃伏特加』了。電視上有幾十個節目,互聯網上也有幾十個『蘇聯』懷舊網站。斯大林時代的勞改營,從索洛夫卡到馬加丹,居然都作為旅遊景點開放……。」⑤
安妮.艾諾的短篇《位置》(La Place),寫她父親處於下層社會位置的生活,正是西方的小市民真實生活的寫照。
我相信安妮.艾諾寫的不僅僅是個人回憶,她也關照善忘的資本主義世界的精神虛無和無助。
相反地,阿列克.西耶維奇寫的是一個人類烏托邦社會瓦解前後發生的真人真事,所以更具震撼性。她在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發言指出:「充滿希望的年代被充滿恐懼的年代所取替,這個時代在轉身、倒退。我們生活在一個二手時代。」
我們眼下的世界,希望之光已黯然淡消,取而替之是肆意踐踏人權、侵略成性的野心家橫行霸道的斑斑劣迹!
①③安妮.艾諾:《悠悠歲月》,頁195、頁1,人民文學出版社,二○一○年一月
②法國作家達文:《歐美古典作家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④蘇聯作家格林(Aleksandr Grin)在一九一七年前說的話。
⑤阿列克.西耶維奇著,呂寧思譯:《二手時間》,頁XIX,中信出版社,二○一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