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2022-12-30
二〇二三年一月號
坐看雲起時(潘耀明)

聖誕,人們巴巴地渴望着白色聖誕和悠和的鐘聲;新年,想着是一年復始的萬象更新;春節,憧憬是紅火的景象、喜氣洋洋的臉孔。

這一年,這三個節日湊得很近,接踵而來。在直覺上,有點喜上加喜的況味。

然而環顧現實世界,卻與這節日氣氛、大自然祥和景象,兀是迥異。

眼下人類社會戾氣沖天,重複過去的困厄和悲劇,我們已重返冷戰時期,東西方壁壘分明,霸權當道,戰火瀰漫,人們的舉止投足都打上非白即黑的政治標籤,理性的思考已餵了狗,曾席捲人類社會上空狂熱政治口號又死灰復燃……。

都說社會是進步,前途是光明,人類幾千年所追求和諧社會的願景,畢竟還停留在一個願景—跋涉的道途還是那麼漫長、那麼的渺不可及。

我們都會說不要厚古薄今,然而讀點古籍,深覺前人超卓的智慧,卻又令人感到今非昔比。時人有誰可以寫出像《易經》那麼玄妙深奧的著作,有哪個人可以像莊子那樣兼具深邃淵博的智慧?!

近重讀《呂氏春秋》,不無感喟!一部《呂氏春秋》也不過是出於議官之言,卻議出不少天地萬物的本真和論盡蒼涼的世態、弊端迭出的政體。

《呂氏春秋》是秦朝的商人、後拜為秦相的呂不韋所蒐集舊朝諫官的議論。這些戰國末年亂世下的朝議,可謂吐納百川、上窮碧落下黃泉,兼容各家義理,字字是深義,句句到位椎心。按時人的話,是破除世俗桎梏,充彌批判精神。

當年《呂氏春秋》完稿後,呂不韋公然向天下游士墨客懸出重酬—有誰能增損此書一字者,給予千金,結果無一人敢應戰,可見已接近臻善境界。

明代大儒方孝孺在《讀呂氏春秋》後慨歎:「世之謂嚴酷者,必曰秦法。而為相者,乃廣致賓客以著書,書皆詆訾時君為俗主,至數秦先王之過無所憚,若是者,皆後世之所甚諱,而秦不以罪,嗚呼!然則秦法猶寬也!」①

方孝孺對《呂氏春秋》月旦時政乃至劍指權貴而沒有招致禍端,頗為意外。

古代諫官的嚴正和當朝君主的氣度,委實令今人刮目相看。

反觀我們身處的社會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正如許巍所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②,即使生活處處陷阱,仍然布滿禪機,有「詩佛」之稱的王維曾說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③孕育着睿智和人生哲思。當我們所乘人生之舟行到窮處,只要盡丟世俗觀念,反而可以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嶄新境界,這與「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蘊相埒;坐看雲起時,俯仰魚躍鳶飛的海天,不難看到大千世界另一番澹美的景致。正是「此心安處是吾鄉」。④

最後,恭賀讀者、作者新年康樂,兔年吉祥!

(作者為本刊總編輯。)

①方孝孺:《遜志齋集》卷四《讀呂氏春秋》

②《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曉松奇談》節目的主題曲,高曉松作曲、作詞,許巍演唱

③王維:《終南別業》

④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