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臨近大節,不少人過不了這門檻!
節前,便有幾個文化大家仙逝,第一個傳來的噩耗是音樂大師顧嘉煇。他的名字不光在香港,在海內外的華人心目中是一座聳拔的藝術豐碑。筆者與他只有數度敍晤,反而與他姊姊顧媚論交,顧媚是本刊作者,經常寫些文化隨筆。她的文字如行雲流水,飄逸瀟灑而不放肆,蘊藉而不恣情,恍如她本人及歌藝,是水態雲容的風致—有雲的優雅,有水的流麗。顧嘉煇則較內斂,言語不多,甚至有點靦腆,他的才藝和音樂細胞一古腦都藏在矮細的身軀裏,只在他的音樂藝術台階上揮斥方遒、意氣風華。
讀過顧媚的回憶錄,顧嘉煇最先被發現的藝術天份不是音樂,而是繪畫:「那天我和嘉煇步行到位於觀音山上的廣州美專,考試考了一整天,上午考筆試和口試,午飯休息,我和嘉煇帶來的錢僅能買一瓶汽水,沒有多餘錢吃飯,姊弟倆只好餓着肚子等到下午再考寫生。寫生試是素描畫一個石膏像,嘉煇畫得很好,我就畫得比他差了。到了第三天收到學校通知,我們姊弟倆都被取錄了,這是我們所始料不及的。我和嘉煇皆雀躍萬分,但不久之後便悲從中來,因為美術學院的學費很貴,生活既不安定,哪有錢交學費呢?……」①
姊弟倆進不了這所由趙少昂做校長的高等美術學院,只有向生活俯服。因爸爸替汪精衛做事,成了千夫所指的漢奸家庭,父親還娶了二奶,幼小的顧嘉煇與姊姊的遭遇可想而知。
父親娶了二奶,一度失蹤,後來打聽到從越南到了香港,在《天然日報》當總編輯,母親讓他們姊弟兩人乘坐八個小時火車從深圳過香港,是為了向父親討生活費。幾經波折,找到銅鑼灣父親住處,「細姐」不肯開門,「我和嘉煇唯有坐在門口等,一直等了幾個鐘,再按門鈴,細姐還是沒有開門讓我們進去。細姐隔着門說:『你爸爸未回來,你們不能進來。』我們說肚子餓了,細姐竟叫她的養女把兩碗白飯放在門口,把我們當作乞丐一樣,我和嘉煇都沒有吃,留下地址便走了。……」②
培根說過:「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③,當他們生活陷入拮据窘境,發現音樂可以賺取生活費,顧媚立即投身歌壇,爾後從影,她結識了作曲家李厚襄。之後電影導演屠光啟看中顧媚,邀她拍電影《戀愛與義務》,顧媚說:「在該片中我主唱了插曲《母親你在何方》。那時嘉煇常跟李厚襄學習樂理,協助李厚襄編曲。《母親你在何方》便是由嘉煇編曲的,編得非常的好,此曲亦顯現了他的大將之材。沒多久嘉煇當上了六國飯店仙掌夜總會的樂隊領班,展開了他的音樂里程。」④
我第一次與顧嘉煇的敍會地點便是灣仔六國飯店。在那一次飯局上,他縷述他的人生的轉折,就在六國飯店仙掌夜總會的一次演奏:「一位從波士頓來香港的教授Mr.Berk聽罷,主動與我接觸,大家談起音樂,很是投契。Mr. Berk表示,他願意推薦我入波士頓Berklee Music School深造。這所學校是蜚聲海內外的音樂學校,是Mr.Berk與友人Mr.Lee創辦的。」⑤
後來方逸華向邵逸夫說項,邵逸夫贊助顧嘉煇赴美國的路費及學校的生活費。顧嘉煇這匹千里馬,有幸遇到伯樂,使他的音樂事業踏進新的台階。正是滄桑歲月,不負韶華。
與顧嘉煇在六國飯店吃飯已是三、四年前的事。他當時想出一本回憶錄,讓我出主意,我建議以口述歷史形式,由顧嘉煇講述,讓一個懂音樂的人筆錄整理,我也曾提議可否由顧媚來做,但顧媚當時畫債很多,抽身乏術。這樁事便耽擱下來,後來聽說顧嘉煇講話不大靈光,一部音樂大家史詩式的事跡從此付與塵煙。
注
①②④顧媚:《從破曉到黃昏──顧媚回憶錄》,三聯書店,二○○六年十月
③培根:《培根隨筆.論厄運》
⑤顧嘉煇:《我人生中的伯樂》,本刊二○二三年二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