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蕭紅望着滾滾的嘉陵江,對端木蕻良說:「去香港!」一錘定音。
蕭紅選擇香港是有道理的,她認為日軍不會轟炸香港,經濟也能支持。一九三九年初,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的戴望舒向她和端木蕻良約稿,蕭紅在「星座」發表了四篇散文,端木蕻良有長篇小說《大江》在「星座」連載,接着,香港《大公報》的副刊主編楊剛也來信約稿。香港報紙的稿酬比內地高,而且很穩定,蕭紅在家裏負責經濟,覺得兩人在香港憑稿酬生活沒問題。年底,復旦大學教務長孫寒冰從香港返回北碚,孫寒冰是蕭紅和端木蕻良的「貴人」,在重慶對他們多有照顧,聽他們說要去香港,表示支持,並說他在香港新開了一家大時代書局,可以安排端木蕻良為大時代書局編「文藝叢書」。這樣,端木蕻良在香港還有一份工作,兩人在香港的生活更有保障。
大時代書局與樂道八號
一九四○年一月十七日中午,蕭紅和端木蕻良乘坐的飛機在香港啟德機場降落。這班飛機從重慶起飛,經停桂林,票價每位四百元法幣,這在當時是不菲的價格,可見蕭紅持家,有不少積蓄。出於謹慎,他倆買機票使用的是端木蕻良本家姑父和姑姑的名字。曹家姑父在黃桷樹附近天府煤礦工作,是蕭紅和端木蕻良在北碚唯一的親戚,有往來。
下機後,蕭紅和端木蕻良找到了位於九龍尖沙咀樂道八號二樓的大時代書局。大時代書局是中央信託局常務理事孔令侃個人出資十萬元港幣開辦的,邀請孫寒冰做總編輯,發行《文摘》雜誌。另外斜對面樂道十三號,是財政評論社,亦是孔令侃出主意開辦的,財政評論社的社長和大時代書局的總經理,都由孔令侃的親信許性初來擔任。大時代書局和《財政評論》都是孔家的,端木蕻良去大時代書局工作,給他和蕭紅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大時代書局是一個有三間房的公寓,朝南的兩間,一間是辦公室,一間是總經理住所,朝北的一間是職工宿舍。職工宿舍住的有大時代書局的編輯蔣學楷、經理馮和法等。孫寒冰於一九三八年六月安家在香港九龍啟德濱,妻子唐淑德女士帶着四個孩子,岳母同住。假期,孫寒冰就回到香港省親。大時代書局開辦忙的時候,孫寒冰就住在大時代書局職工宿舍。
見過了大時代書局的同事,蕭紅和端木蕻良就去找住處,在金巴利道納士佛台(今稱諾士佛台)三號租到了房,這裏離樂道不遠,端木蕻良到大時代書局上班十分鐘即可走到。他倆吃飯是和大時代書局同事們搭伙,在樂道十三號。
安頓下來後,端木蕻良和戴望舒取得了聯繫,很快戴望舒就到納士佛台拜訪,並接蕭紅和端木蕻良渡海去港島薄扶林道自己的住所「林泉居」去做客。林泉居是一座三層樓房,周圍環境很好,綠林成陰,有飛瀑小溪。戴望舒的妻子穆麗娟很熱情,邀請蕭紅和端木蕻良搬過來住,蕭紅因為才在納士佛台租了房子,就說過一陣再說吧。
一月下旬,孫寒冰從北碚來到香港給復旦大學採購圖書,對端木蕻良和蕭紅說樂道大時代書局隔壁有空房,搬過去工作方便,蕭紅和端木蕻良就搬到了樂道八號二樓。孫寒冰辦完公務,安排好了蕭紅和端木蕻良的居住和工作,於二月十九日離港返渝,誰知這竟然是永別。五月二十七日,日機首次轟炸北碚,孫寒冰殉難。
抵港時間考證
香港《立報》「文化情報」一月三十日稱:「端木蕻良、蕭紅,日昨由內地來港,暫寓九龍某處。」這是香港媒體首次報道蕭紅抵港。按報道內容應該是二十九日抵港,這與端木蕻良自己說的十七日抵港不符。據端木蕻良親屬說,端木蕻良說當時香港局面複雜,他們是低調來港,報「日昨由內地來港」是混淆有關當局視聽。《立報》副刊主編是葉靈鳳,他與戴望舒交好,相信是從戴望舒那裏得知蕭紅和端木蕻良來港,發了消息。
香港《星島日報》和《大公報》在二月三日報道了有關蕭紅的消息,但文字有別。《星島日報》是「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香港分會,定於五日(星期一)下午七時半,假座大東酒家舉行敘餐會,招待新由渝來港之作家蕭紅、端木蕻良」。《大公報》是「文藝協會定五日舉行聚餐會歡迎蕭紅端木蕻良……並請蕭等演述當前文藝運動各問題,及報道成都文藝界近況」。前者為戴望舒所擬,後者為楊剛手筆,楊剛是典型的左翼文人,熱情又強勢,相信楊剛已經會晤了蕭紅和端木蕻良,並商定了兩人的發言內容。二月五日,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香港分會在港島干諾道大東酒家舉行聚餐會,歡迎蕭紅和端木蕻良來到香港,九時散會。據《立報》報道:「到會員四十餘人,由林煥平主席。會員互相介紹後,席間由蕭紅報告重慶文化食糧恐慌的情形,希望留港文化人能夠加緊供應工作。端木蕻良報告成都文壇的一般情狀,特別指出重慶文藝界之團結一致,刻苦忍耐精神。」
參加社會活動
香港婦女界三月三日,在港島堅道養中舉行了「女學生與三八婦女節」座談會,蕭紅接受邀請前往參加。香港女學生紀念「三八」節暨響應春禮勞軍運動遊藝大會籌備會成立,聘請了蕭紅為顧問,並稱在蕭紅等顧問的領導下,該籌備會決於三月八日在港島加路連山孔聖堂組織遊藝大會。
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香港分會四月十四日假座港島堅道二十號舉行本年度會員大會,蕭紅參加了大會,端木蕻良被選為候補理事。蕭紅先幾日已到文藝協會履行了本年度會員登記手續。
由廣州遷港的嶺南大學重視文藝,於一九四○年五月四日組成了嶺南大學藝文社,以推動校內的文藝活動。嶺南大學藝文社編輯了附刊於《嶺南周報》的《藝文專刊》,積極組織文藝座談會,邀請在港的知名文學家主持,五月十一日舉行的第一次座談會,就是邀請到南下香港僅數月的蕭紅和端木蕻良兩人主持。《藝文專刊》刊登了座談會現場報道,蕭紅發言說:「在抗戰的今日,我們應該努力,互相批判地寫作。」
蕭紅是聞名遐邇的《生死場》作者,有名氣,初至香港,參加了上述社會活動。
與國內文人的關係
二月八日,是舊曆元旦,蕭紅和端木蕻良到九龍啟德濱後面的長安街民生幼稚園,看望住在這裏的東北同鄉張春風,張春風當時在民生書院教書。蕭紅和端木蕻良在幼稚園樓上和張春風交談了一陣,又一起下樓到啟德濱散步,談論了香港的天氣。蕭紅說這個季節香港居然溫暖如春,她很驚訝。
二月和三月,華南地區的「回南天」天氣經常出現,溫度上升,空氣濕度接近飽和,濃霧遮蔽,牆壁「冒水」,到處濕漉漉的。蕭紅一個北方人哪裏見過這種天氣,本來肺功能就不好,覺得非常不舒服。蕭紅給在重慶的華崗寫信說:「我來到了香港,身體不大好,不知為什麼,寫幾天文章,就要病幾天。大概是自己體內的精神不對,或者是外邊的氣候不對。」
四月十一日,許廣平乘海船來到了香港,她是來看香港環境如何,如果可以就準備移居香港。許廣平住了五六天,對香港的印象覺得不好,就回上海了。許廣平在香港住在港島中環的一家旅店,是她在船上相遇的一個陸小姐家親戚開的。許廣平返滬後寫了一篇文章記述這次旅行,說港幣一角折合法幣三角六分,物價比上海要貴,還說她在香港遇到一些熟悉的文人,他們說在香港有喘不過來氣之感,不僅是地方狹窄,還覺得被監視。回去後,許廣平給蕭紅和端木蕻良寫信解釋說香港一行來去匆匆,故沒有和他們打招呼。蕭紅和端木蕻良覺得很意外,因為蕭紅到香港後,給許廣平寫過信,勸她把魯迅的東西轉移到香港,並希望許廣平來香港住,許廣平來香港怎麼不和他們聯繫呢?相信這是因為媒體披露蕭紅和端木蕻良赴港為孔家做事,左翼人士有看法,儘管近在咫尺,許廣平也沒有去找蕭紅。後來蕭紅說胡風給許廣平去信,言蕭紅秘密赴港,行止詭秘,蕭紅得知,坐立不安了兩個小時。這個消息蕭紅只能從許廣平或和許廣平接近的人那裏獲得。
淺水灣 檸檬茶 番加
蕭紅和端木蕻良住在樂道八號大時代書局隔壁,又和大時代書局及財政評論社的同事們搭伙吃飯,漸漸就和大家熟悉了,經常和他們一起出去遊玩。蕭紅對香港記憶最深刻的地方應該是淺水灣,她曾經和大時代書局的同事們去過,經理馮和法回憶說在香港淺水灣,曾觀蕭紅游泳。蕭紅生前曾經對到樂道家中看望她的薩空了夫人金秉英談到海的可愛,推薦去淺水灣。蕭紅喜愛大海,彌留之際要求端木蕻良在她去世後將她埋在海邊。端木蕻良遵囑,將蕭紅一部分骨灰埋在了淺水灣,並立了一塊寫有「蕭紅之墓」的木牌。
蕭紅在樂道八號約住了八個月,搬家到了樂道七號四樓,她和端木蕻良自己開伙了。據端木蕻良的同事、負責《財政評論》和大時代書局總務的馬寅亭說,蕭紅覺得搭伙吃飯總有點不方便,於是便找房搬遷了。蕭紅邀請馬寅亭和他弟弟馬寅霖來新家坐坐,馬寅亭描述道:「雖然一間房屋布置得非常簡略,而窗明几淨,回顧四壁,毫無人間半點塵,真是『屋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東西兩面有床,堂中置一圓桌,旁設四椅;台上有花瓶一座,蓄以黃花一撮,芬芳馥鬱,誠令人有積慮頓消的感覺。」蕭紅讓女傭給客人奉上香茗,說:「馬先生,你恐怕沒有飲過這一種茶吧?」原來是在沸水中摻以白糖,並加檸檬數片,真甜津而適口。蕭紅說:「這是我生平唯一愛好的飲品。」
蕭紅和端木蕻良在香港收入尚可,生活水準比內地大有提高。馬寅亭回憶說:「蕭紅每當晨曦微露,手持一筐,緩步街頭選購蔬菜。她唯一的上飯菜便是番加(即番茄)牛肉湯,紅燒海盆魚,有時竟生食番加二三枚而不厭。馬寅亭還說蕭紅常對人講:番加『這種果物,富有維他命,是我唯一心愛之品』。」
蕭紅到香港是為了找一個能安靜寫作的地方,香港正是這樣的理想之地,蕭紅給華崗寫信說:「香港是比重慶舒服得多,房子吃的都不壞……所好的是文章到底寫出來了。」重慶《大公報》九月十八日刊登消息〈東北文藝作家近況〉,稱:「蕭紅,在香港埋頭創作。」實乃真實描述。在香港,蕭紅全身心投入文學寫作,達到了創作最高峰。四月完成了小說《後花園》,六月完成了散文〈《大地的女兒》—史沫特烈作〉、七月完成了劇本《民族魂─魯迅》,都發表在香港《大公報》。六月,自編的《蕭紅散文》由大時代書局出版;七月,長篇小說《馬伯樂》上篇完稿,交付大時代書局;八月,蕭紅的曠世之作《呼蘭河傳》的開始成文,九月一日起在《星島日報》連載。
蕭紅在香港的榮光,從她下飛機看見蔚藍的維多利亞海域之時,就璀璨開始。
(作者為西安文史作家,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