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2025-3-28
二〇二五年四月號
當性別是一種不安

隨着社會對性別認同的認知提升,青少年或會面對更多的困惑。是男是女,非男非女,當接納不了自己的身份、性別,心裏感到不安,專業人士的意見就變得重要。本期特輯由阮嘉毅醫生牽頭,聯絡醫學界、教育界、法律界人士,為青少年的性別不安把脈。

阮嘉毅醫生探討青少年性別不安症相關案例、醫學定義及治療爭議,強調專業評估的重要性。莊勁怡醫生以問答的形式解惑性別不安,並強調最重要的是擁抱自然的成長和活出人生意義。曹嬿妮醫生聚焦性別不安的成因與風險,要注意他們往往經歷更多的精神困擾、社交障礙和身體風險。陳永堅校長認為性別理論滲透校園會促成兩性含糊,混淆兒童的心理,呼籲讓「心」與「生」整合成長。葉泰浩校監質疑「多元性別教育」是否能回應性別不安,並強調原生性別不能被取代。張健利和陳美玉律師搜集了中外有關轉性的法律例子,發現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檢討並進行重新評估政策。

對於性別認同,有人保守一點,有人開放一點,但本特輯重點是,只要感到不安,就應該求助。畢竟我們都不希望因為性別而感到困擾。——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