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動向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給十九歲的我》風波(郭威)

英華女校在半山區的校舍決定於2012年重建,全校遷至位於深水埗的臨時校舍,校長李石玉如發現,2011/12年度的中一班的學生會經歷舊校、臨校和新校三個校舍,認為是特別和值得記下的過程,於是託校友張婉婷導演製作有關同學的成長紀錄片。攝製隊邀請三四十位中一同學寫信給十九歲的自己,從中挑選拍攝對象,最後選出六位做主角。期間校舍因立法會撥款問題要延遲重建,學生也未能如期返回新校,有主角曾表示不願拍攝,但張導演堅持繼續下去,並花了十年時間製作,於2021年完成,命名為《給十九歲的我》。

《給十九歲的我》最初定為校內播放,並製作成DVD給捐款人留念。2021年12月1日,學校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首映,六位主角第一次看到電影,均感到非常震驚。另一邊廂,由於電影對主角刻劃細膩、真實,外間反應太好,校方和張導演決定參加電影展和全港公映。2022年8月21日,電影於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世界首映,之後上映了多場優先場。2023年1月15日,電影獲頒2022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翌日隨即宣布定於2月2日於全港戲院正式公映。

2月5日,其中一位主角阿聆在《明周文化》寫了一篇長達萬字的文章控訴,指未曾同意公映,也未有在公映的「同意書」上簽名,但有關方面指中一時父母簽署了同意拍攝通告就等於同意公映,並認為有法律理據。另一位主角阿佘接受訪問,表示簽上「同意書」只是自己妥協,內心並不同意。

事件曝光後成為全港熱話,惟一波未平,電影中有香港單車代表李慧詩2016年1月在日本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的賽後訪問。李同於2月5日下午在社交媒體表示,未曾記得答應為了電影而接受訪問。再加上張導演在一個訪問中大談如何沒有採訪證下混入會場(後來有關方面澄清有申請採訪),一時間大家質疑該紀錄片拍攝的操守問題。

張婉婷同日下午出席謝票活動時宣布,《給十九歲的我》於2月6日起撤回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