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 (星期三)
最新文章
跨越時空的追尋——康有為、胡適與郁達夫的海外印記
訂戶登入
新登記
《明報月刊》
欄目
專題.特輯
特稿/專稿
卷首語
批評與回應
人生小語
社會.時事
心田集
文學.藝術
思潮.動向
歷史.人物
生活.資訊
語文.書話
學苑春秋
新書訊
文化網絡
附冊:明月灣區
作者
《明報月刊》Emag
《明月灣區》
報章專頁
文化附冊
文學.藝術
2023-5-30
二〇二三年六月號
林琵琶
臣心如水沈南蘋──泛海居藝文札記(林琵琶)
放情丘壑 天機自然
欲觀看全文,請
登記
成為
《明報月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
登入
系統。
相關文章
更多
當席勒遇上京劇郎:環球現當代大師展(郭東杰)
文學.藝術
2025-5-29
二〇二五年六月號
郭東杰
二○二五年三月十八日,香港3812畫廊「當席勒遇上京劇郎:環球現當代大師展」亮麗開幕,這是我在離開拍賣公司之後,以策展顧問身份策劃的首檔大師聯展。3812畫廊兩位聯合創辦人許劍龍先生(Calvin H...
金庸書法(李志清)
文學.藝術
2025-5-29
二〇二五年六月號
李志清
金庸先生的書法作品有價,近月拍賣場出現不少「金庸作品」。朋友都傳給我幫眼,研究真偽。 據說金庸先生自小學習書法,及後青壯年,一大段時間沒有執起毛筆,直至晚年才正式認真練習。在上世紀九十年...
人工智能時代下建築學教育的重構——從專業分工到知識整合的回歸(胡恩威)
文學.藝術
2025-5-29
二〇二五年六月號
胡恩威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建築始終扮演着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載體,它既是遮風避雨的實用空間,又是文化記憶的凝固樂章。工業革命以降,建築師的職業身份從「工匠—工程師」的綜合體中剝離出來,逐漸演變為一種...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跨越時空的追尋——康有為、胡適與郁達夫的海外印記
悵望康有為瑞典「避島」(康雪培)
在康奈爾尋訪胡適(任曉)
吉隆坡的郁達夫題詞(劉寶軍)
思想的溫度(陳錦強)
中美貿易協議的認知與現實(陳偉信)
中美在中東的角力(馬玲)
為何股市上升無法帶動樓市?(曾淵滄)
透明度倒退削監督力度——申訴專員公署移除網站部分內容(劉銳紹)
新加坡大選呈兩黨制雛形——執政黨大勝反對黨守基本盤(蕭偉基)
熱門文章
「電光石火」還是「電光火石」?──兼論一些較常見的語言文字問題(單周堯)
腹部硬塊(楊日華)
Comfort Food──舒的是心還是胃?(吳富強)
特輯:借唐婉三字:瞞、瞞、瞞(嚴歌苓)
舊衣冠 (小思)
特輯:綠騎士抗疫短詩圖
對美三劍客──胡錫進、金燦榮、喬良(馬 玲)
編者的話
街道小店的懷念 (小 思)
「Potluck」──鍋的運氣?(吳富強)
欄目
專題.特輯
特稿/專稿
卷首語
批評與回應
人生小語
社會.時事
心田集
文學.藝術
思潮.動向
歷史.人物
生活.資訊
語文.書話
學苑春秋
新書訊
文化網絡
附冊:明月灣區
明報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