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
二○二五年三月二十至五月三十日,霍剛老師在香港中環會德豐大廈九樓Peak Salon舉行「霍剛:走進香港」(Ho Kan @ Hong Kong)展覽,這是我成立藝術市場智庫「藝文策略」(Art & Culture Exchange)以來策劃的首檔藝術家個展。霍剛老師代理畫廊、采泥藝術創辦人林清汶先生與我因霍剛老師而相識;林總個性慷慨熱情,在商業競爭激烈的藝術市場之中,依然保持待人真摯赤誠,也始終如一地推薦自己代理的藝術家,是難得兼顧商道與友情的畫廊主。我每次到台北出差,總有一天晚上會在晚餐後到位於大直敬業一路的采泥藝術,和林總吃滷味、喝啤酒,聊到夜半方休,除了一解對台灣地道小吃的嘴饞,也暢談對藝術家推廣的計劃。
林總每次談完霍剛老師,必定向我孜孜不倦的介紹他畫廊旗下另一位藝術家李光裕。李光裕老師是高雄人,早年畢業於台灣國立藝專,後負笈西班牙聖費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及馬德里大學美術學院,是華人乃至亞洲為數不多堅持創作數十年的雕塑名家。雕塑藝術材料貴重、佔據空間,還需要雇用助理和團隊,相比繪畫藝術家,創作成本高昂得多,維持起來實屬不易,有所成就者更為稀少。李光裕老師在台灣成名較早,在公共藝術和私人收藏都成就頗豐,自從由采泥藝術代理以來,更積極向海外拓展,二○一七年參展威尼斯雙年展聖馬利諾國家館,二○二○至二○二一年又在新加坡濱海灣花園雲霧林舉行「秘密花園」大型個展,即便在疫情之中,我無法親身赴會,通過圖片所見,依然是精彩非凡的傑出策劃。
深得超現實與立體主義精粹
香港是亞洲藝術家邁向國際的必經門戶。林總近年在香港推廣霍剛老師卓有成效之外,也希望將李光裕老師送上香港的國際舞台。二○二四年三月,采泥藝術在香港中環交易廣場和巴塞爾藝博會舉行「霍剛:再遇.歸來」展覽之時,我為林總介紹了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總裁孟淑娟(Alice Mong)。Alice生於台灣,後來移民美國,自二○一二年執掌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以來,策劃藝術文化交流項目多不勝數,是享譽國際的藝文領袖。林總和Alice初次見面已相談甚歡,Alice尤其推崇李光裕老師的雕塑創作,並提出邀請,讓林總安排李光裕作品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空中走廊與戶外空間展出;當年十一月,Alice出差台北期間,親自到訪李光裕工作室,驚艷於老師耕耘二十五年的雕塑花園,此後雙方加緊籌備,讓展覽以「雕塑虛空」為題,趕及本年三月香港藝術月期間亮相。過去十多年,我見證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行展覽無數,也曾向Alice推薦多位傑出藝術家,但此次展出的立案與推進,堪稱我見過最順利的一檔,這是藝術家的福報,也是林總和Alice兩位推手和衷共濟的合作精神的體現。
從藝術風格而言,李光裕老師的作品可謂深得超現實主義與立體主義精粹。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發展的黃金年代,雖說以巴黎為世界藝術首都,但是作為現代主義三大流派的野獸主義(Fauvism)、立體主義(Cubism)及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卻有兩支與西班牙血脈相連:立體主義開山祖師畢加索(Pablo Picasso)與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Salvador Dali)及米羅(Joan Miró),都是閃爍於巴黎的西班牙明珠。李老師負笈馬德里多年,以解構與重組手法呈現物象,可謂深得現代大師精粹。然而從精神內核而言,李老師的雕塑作品依然是東方禪機與文人意趣。他的作品擅長鏤空,在視覺效果上可謂立體主義的延續;然而在哲學與審美方面,則明顯是「空性」與「留白」傳統之妙韻。細品李老師作品,《水月》、《寶瓶》、《空行》乃深受佛法乃至密法啟迪之作;《春在枝頭II》、《呼呼》、《花供》、《瑰麗之旅》、《藍色幽旅》則是文人清賞透過現代雕塑之再現,而《鳳凰來儀》的靈感,一方面從命名上可見東方傳統的浪漫詩情,另一方面作品中彼此懸浮擁抱的人體,可見藝術家向超現實主義大師夏加爾(Marc Chagall)一九一五年成名作《生日》(Birthday)致敬。
作品與環境交融
移步換景之妙
繼Alice在二○二四年十一月到訪李光裕工作室之後,我在十二月也去拜訪李老師。當時,林總帶我到老師經營二十多年的雕塑花園與工作室,我分別在空白的工作室內和綠植環抱的室外觀察李老師雕塑,感覺迥然不同。細想之下,發現老師作品因為鏤空技法之應用,使得作品與其置身之環境關係更為密切,不僅彼此交融,更有移步換景之妙。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現址原為域多利軍營軍火庫,是十九世紀中期落成至今的逾一百五十年的古蹟;二○一二年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在此啟用之時,又增建了當代建築,並以雙層架空橋樑連接古蹟,加上周圍宛如城市綠洲的自然植被,不僅是結合自然、古蹟與當代元素的複合建築群,更長期在戶外空間展出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張洹、展望等名家雕塑。李光裕老師的作品於此作香港首次展出,展覽主題為「雕塑虛空」,在虛空中容納場景,與香港古今人文與自然環境進行多維度交織,「虛」處見「實」、「空」中藏「有」;與此同時,會德豐舉行「霍剛:走進香港」的展覽現場,亦可見李光裕老師作品《隨欲寶牛》、《瑰麗之旅》、《藍色幽旅》、《秋藕》、《拈花III》、《呼呼》、《書伴》及《春在枝頭II》之蹤影,其可觀可賞之處,亦可謂步步生輝、一景一情。
(本文圖畫由李光裕工作室提供。作者為藝文策略創辦人及國家註冊拍賣師,蘇富比亞洲區前董事暨前現代藝術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