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
是次在香港舉辦的國際油畫交流大展二○二五,一如既往地堅持回歸傳統這一理念。邀請了俄羅斯歷史悠久的列賓美術學院和蘇里科夫美術學院的在任院長及教授,以及法國兩位職業畫家和一批內地非常有影響力的畫家,同時有四十位本地及特邀油畫家參與展出。共二百二十多幅油畫,約六十位老中青油畫家相聚一堂,琳瑯滿目、豐富多彩的油畫精品,無疑這是香港視覺藝術界今年的一大盛事。
回歸傳統 重新出發
二十年前,香港油畫研究會創立之初的願景,就是有感於當代藝術生態和思潮的影響太大,油畫藝術一詞已經被視覺藝術所替代,傳統的描繪被忽視和邊緣化,當下的文化氛圍顯然變得灰暗。文化氣氛的轉變,建立在對上世紀下半葉影響甚大的當代藝術思潮的反思和批判之上,並不僅僅是香港本地,國際間也如是。幸而近幾年,香港舉辦的大型國際藝術展,傳統描繪作品的比例越見增多,這點和香港油畫研究會會長林鳴崗一直倡導的回歸傳統的理念是吻合的。林鳴崗旅居巴黎二十多年,很早就察覺反繪畫、脫離傳統的思潮之危害。這次展覽,以眾多優秀作品,印證了任何「創新」,無需和傳統切割,也無需否定傳統描繪。畢竟經過幾百年的驗證「傳統」要比眼花撩亂、各領風騷三五天的視覺藝術形式更為永恆,以及更具廣闊的前景。
藝術探索和科技創新、政治理念的轉變沒有什麼區別。需要歷盡不斷的探索和漫長時間的考驗,最後的藝術成果,成就了文化建設的基石所在。在過往幾十年,視覺藝術中的「傳統」,一度是被「革命」和「顛覆」的對象,說是被踐踏了數十年一點也不過份。在這次展覽中,巴夫薩斯的《聖誕球》、亞歷山大.格里申的《秋色》、阿勒申.庫爾班諾夫的《午後》、林鳴崗的《濤聲》、克里斯星托夫的《巴黎雜技院》、張利的《盛裝苖女》作品,直接傳承塞尚以前的偉大的歐洲油畫傳統表達技巧,但在作品的意義上,蘊含豐富當代意識的折射和弘揚,作品實實在在呼應着十九世紀油畫的輝煌,在創作意義上,影響力方興未艾。
上世紀下半葉,基督教文化結構中的油畫藝術,被否定、被盡量泯滅他們自己歷史中傳統表現方式,勇氣可嘉,也創造了不少視覺藝術的成就。但切斷了原有的根,終也發展到作品混亂蒼白、無以為繼的地步。在這一點上,油畫研究會持續近二十年的大型展覽,保存的正是沒有泯滅的良知和希望。
傳統油畫的星火,依然散落在各地,毛澤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顯示出越來越強大的活力。中國人研習油畫百餘年,一直是反反覆覆的。當代藝術對傳統油畫的破壞,最終也只是一個短暫的鬧劇。此次展覽顯示的最大意義,也已經得到國際間有名望、有地位的油畫家的佐證,就是林鳴崗先生所一直提倡的「回歸偉大傳統、重新出發」的這一理念。
深植生活 架上繪畫
法國人紀德說過:「藝術誕生於約束,死於自由。」浩瀚如海的藝術探索,無窮無盡的藝術理念,最終都只是證明了這句話的永恆。「玩世不恭」的創作,無視藝術創作的規律,表現狹窄定義的個人獨尊的感受,是當下視覺藝術的一大潮流弊端,比起那些隨心所欲的作品,我們有哪些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努力去奮鬥?展覽中柳巴文的《往事》、廖井梅的《搖搖搖,搖到炮台山》、安德烈的《友誼》、徐里的《雲嶺山泉》、潘躍輝的《暮色梳士巴利道》、何少中的《景界》,都在傳統基礎表達之上,增加了自身文化的影響,並在技巧表達上,有了自己的表達形式,這種既有強烈地域文化的特性,又有時代的當下印記,是絕好的創新方向。
文化建設,常常被視為一個族群的「軟實力」,文化的力量深沉渾厚而又不露聲色,唐詩宋詞一經問世,滋潤着我們幾百年的精神生活。莫奈等人的成功探索,印象派成了法蘭西民族的瑰寶,人對描繪藝術的渴望,是與生俱來的,在洞穴人的時期已有留傳下來的繪畫證明了。這點,畫畫,實質是無需太多的盤算和精明的計謀的。
國際油畫交流大展二○二五,邀請了海外嘉賓,重要的內地油畫家,以及香港畫家,他們的作品清晰地展示了文化承傳魅力和文化建設的努力。當然,大展已舉辦了也有十八屆,香港藝術發展局經常都給予支持,這顯示了藝發局宏大的視野和對文化建設重要性的深層次理解。這種願望支持着藝發局資助的決心,藝術講求持之以恆的努力,我們希望藝術探索能結出碩果,給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添上新魅力的一頁。展覽中的曲湘建的《陽光的海灘》、竇鴻的《鬧春》的眾多源自生活的寫實作品,具體而又有力地展示了中國人學習西方油畫技巧,抒發自身文化感受的特點。這種繪畫方式比簡單複製西方傳統、簡單移植西方藝術理念,更有價值。表達對於生活的感受,並非單一表象,這些深植於生活的作品,十分親切感人。我們的要求,並且把作品定位於「架上繪畫」,這亦是一種創作態度的展現。作品的「新」,是作品表達出的作者的新鮮個人感受,自然我們也不反對眾多的表達形式,但礙於場地及其他限制。我們相信通過不間斷的交流,能促進香港油畫的向前發展,亦能突顯香港的精神文化面貌,更重要的一點,在非繪畫的當代藝術對香港視覺藝術影響甚大的當下,提供一個更貼近生活、與公眾更多共鳴、表達形式也更為悠久的表現視覺感受的方向,為香港社會注入不同的活力和源泉之水。
(本文圖畫由香港油畫研究會提供。作者為香港資深畫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