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2025-3-28
二〇二五年四月號
卞之琳的夫人與夢中情人(彥火)

最近在網上讀到一篇寫卞之琳先生以及他的夫人青林女士的文章。

我與卞之琳先生交往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也到過北京寓所拜訪,與卞之琳青林伉儷合照過,這篇文章把我與卞之琳夫婦的合照作為插圖。

過去人們比較熟悉的是卞之琳與他的苦戀及單戀情人張充和女士之間的關係,反而對卞夫人所知甚少。卞夫人青林是作者劉小沁的中學老師,這位「青春叛逆期」(作者自稱)學生,對這位老師別有印象:

她根本不像一個老師,就那麼帶着一股子傲氣走進教室,連穿著都帶着股挑釁的味道,白色絲綢衫束在墨綠色薄呢西裝裙裏,從上到下如此修身合體,把女人的曲線勾勒得一清二楚。尤其她背過身寫板書時,朦朧中,隱約透出一平兩直乳罩帶的曖昧輪廓……我少女的心,不由被一股神秘的魅力緊緊地攫住了!

從劉小沁的文章獲悉:「原來才貌雙全的青林婚姻不順,和卞之琳已是她第三段婚姻,前兩次都因年輕任性,感情用事,遇人不淑……後來她在報社做編輯時與卞之琳先生互生好感,一九五五年十月一日,三十二歲的青林與四十五歲的卞之琳結婚,從此相依為命,白頭到老,共同幸福的生活了四十年。」

卞之琳與青林白頭偕老是事實,至於他們這段婚姻是否美滿幸福,相信外人難以置喙。

愛情的道路的內歛者被動者

大家都知道,卞之琳一生追求的是才女張充和,由於卞之琳生性內向,在愛情的道路是一位內歛者和被動者。自從他認識張充和後,已當她是唯一的夢中情人,不作他想。他死心塌地枯候「吹笛的聰敏女孩子」的眷顧,直到張充和一九四八年與漢學家傅漢思結婚後,七年後的一九五五年才與現任夫人青林結婚(詳見拙文〈苦戀一世的卞之琳〉,《這情感仍會在你心中流動》,作家出版社,二○二一年)。卞之琳的許多詩篇如〈斷章〉、〈魚化石〉、〈無題〉等等,都是為張充和寫的。

卞之琳在一九七八年出版的《雕蟲記歷.自序》曾隱隱約約吐露了這段感情,讀者從中可尋到他感情生活的一些蛛絲馬跡:

在一般的兒女交往中有一個異乎尋常的初次結識,顯然彼此有相通的「一點」。由於我的矜持,由於對方的灑脫,看來一縱即逝的這一點,我以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顆朝露罷了。不料事隔三年多,我們彼此有緣重逢,就發現這竟是彼此無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種子,突然萌發,甚至含苞了。我開始做起了好夢,開始私下深切感受這方面的悲歡。隱隱中我又在希望中預感到無望,預感到這還是不會開花結果。彷彿作為雪泥鴻爪,留個紀念,就寫了《無題》等這種詩。

另一位詩人徐遲遠於一九四三年,在《圓寶盒的神話》一文便指出,「……獻給一個安徽女郎的〈魚化石〉,這一片《魚化石》中的懷抱着並且照出了令世界各時代的戀。」這個安徽姑娘不是別人,正是安徽張氏四姊妹之一的大才女張充和。

卞之琳與青林婚後結晶品—女兒青喬最明白乃父的心迹。

卞之琳逝世後,卞之琳女兒青喬將其父於一九三七年為張充和手抄的一卷《裝飾集》,以及一冊《音塵集》、一卷張充和手抄的《數行卷》,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

《數行卷》(七首詩)是張充和以毛筆蘸銀粉、用秀麗小楷寫的,卞之琳把這手抄本一直隨身攜帶,直到他離世,可見對其真愛。

帶着這一段苦戀上路

劉小沁去看望晚年的卞之琳,其時卞夫人已下世,她在文章中描述的卞之琳變成了一個孤獨「孱弱瘦削」的老人,過去那股「透着民國氣息的老詩人」已一去不復返,眼前是一個「穿着古怪衣裝,戴着圍嘴套」端坐在「小學生(般)的課桌前。桌上放着一瓶礦泉水和餅乾……」

讀完這一段文字,不免產生縷縷的蒼涼感。中國一代現代派的大詩人,懷着一生的單戀沉重的包袱,一點點地孤獨地老去!

卞之琳也已走了二十餘個春秋。他是帶着這一段終身不渝的苦戀上路的。

今年是卞之琳誕生一百一十五周年、逝世二十五周年紀念,特以此小文遙祭天國的他。

(圖片由潘耀明提供。作者為本刊榮譽總編輯、香港作家聯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