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資訊
2020-10-30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號
詳談「藏對茶」(浮 雲)

上一期,筆者已細說「買對茶」,如何避免買到不陳化的茶餅。「買對茶」後,茶友最着緊的是「如何小心謹慎地把寶貝茶餅收藏」,例如藏茶環境如何?濕度、溫度多少等等?期待藏出自家陳年普洱茶。但怎樣才是「藏對茶」呢?基本藏茶要點為「藏茶五要」:

一、適當溫度、濕度

二、無異味

三、不見光

四、適度通風

五、茶喜熱鬧

「適當溫度、濕度」:指對陳化有利的適當溫度和濕度,即攝氏十五至三十度左右,相對濕度在百分之六十至八十之間,即人們覺得舒服的居家溫度濕度,也適合存茶餅。溫度太低會減慢陳化速度,就好像把茶餅放進了冰櫃。但茶餅又不能存放在過熱的地方,例如攝氏快四十度或更高的天台屋,否則「茶餅變紅、湯質變薄」,有點過份成熟感,失去活力,喝起來呆呆。若濕度太低,茶餅太乾,生茶收藏多年,雖然會陳化一丁點,但將仍是那麼青蔥;若濕度太高,茶餅受潮,非常容易發霉,變成壞茶。

「無異味」:其實,異味本身是指不同於茶餅本身的香氣,不一定是指難聞的異味。不少茶友都已學懂茶餅不能存於廚房、廁所,否則吸收了油煙、臭氣之味,亦知道有傢俱味的抽屜和木櫃不能藏茶,否則,茶湯就會帶有悶雜味,十分難喝!殊不知,原來把熟餅和青餅收藏在一起,青餅吸收到熟茶濃烈的香味,對青餅而言,熟味也是雜味。同理,有倉味的「入倉茶」也得要和「乾倉茶」分開。更仔細一點,「易武」茶不該和「班章」茶放在一起,否則兩者茶味互染。為此,筆者常建議茶友以筒為存茶單位,因為可以把同款茶餅收納在一起,互相激發,有利陳化。

「不見光」:普洱茶不喜歡可見光,如果茶餅長期暴露在可見光當中,茶餅會變紅,這種紅不是成熟茶餅的那種油亮紅,而是暗啞紅,茶湯喝起來也會覺得茶味散失,不夠味釅,欠茶韻。

「適度通風」:通風是不少新手的大迷思。新手因為收藏了大量新生茶,於是很想使之快速變為陳茶,便想到若得到較多流動空氣,豈不是能更快陳化?其實,欲速則不達,變成「過度通風」,反造成香氣流失,茶韻渙散,遠遠不及封在紙箱中的同款茶品,慢慢陳化來得理想。紙箱的保護就好像一所房子,把茶品收納在內;雖然紙箱內沒有許多流動空氣,請放心,茶品仍然會自然陳化的,只是稍為慢一點而已。

「茶喜熱鬧」:這一點是陳化條件中至為重要的,普洱茶喜熱鬧,愈多同款茶收藏在一起,陳化效果愈好,因為茶餅的陳化條件完全相同(氣味與茶味),並且在同一個獨立的收藏空間內(例如同一個紙箱內),因茶味相同,志趣相投,茶品相互激發,陳化效果最為滿意。每當筆者把紙箱打開,總會有一股相同且濃烈的茶香韻味飄逸出來,這是藏茶較少的茶友,較難親身理解到的。所以,茶商倉庫中大量藏茶是有一些優勢的!茶友要做到類似效果,唯有件入。

綜合「藏茶五要」,其實茶友的客廳櫃頂都算適合藏茶,只要把同款茶餅收納在「無明顯紙味」的紙箱中,既「不見光」、「茶又熱鬧」,客廳又有「適度通風」,家居的「溫濕度又合適」。其實,「藏對茶」並不是想像中的難,反而「買對茶」才是真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