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2025-5-29
二〇二五年六月號
特朗普催生加拿大政治奇蹟(丁果)

特朗普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對加拿大的關稅戰和領土覬覦,竟然造成加拿大戰後憲政歷史上最大的「選舉奇蹟」,也催發了加拿大國民戰後以來對美國最大的怨懟潮和愛國主義熱情,並有可能改變加拿大依賴美國、做美國小弟的固有傳統,形成加拿大既是有自尊的美國盟友,但又是全然獨立自主的新國家定位。 

新總理卡尼執政之初,因為時間關係,就決定違逆六十五年的歷史慣例,不提虛晃一槍的年度預算,而是直接進入給中產階級減稅、取消省際關稅壁壘、政府主導建房的超左右政黨條規的非官僚常態的政策推進,同時放緩對美報復關稅以遏制經濟衰退,目的是「不管黑貓白貓」,先做強加拿大經濟,積攢與特朗普談判的手中籌碼。可見,卡尼與杜魯多完全不同,選舉期間可以容許適當民粹,執政時杜絕一切烏托邦,即使民意短暫誤解也在所不惜,以目標為導向,盡快擺脫依賴美國,走出美國經濟殖民地的歷史夢魘。 

拒絕右翼民粹化「特朗普主義」 

特朗普在去年大選成功以後,立刻打出以美國優先為口號的新孤立主義,對西方盟友國家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這種衝擊在政治上的表現就是右翼民粹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的高漲,並以反對非法移民和難民、反對覺醒文化及回歸白人傳統為主要標誌。特朗普的MAGA運動潮流波及所至,法國、德國、英國的極右翼政黨都如虎添翼,而特朗普及其團隊主幹,包括副總統萬斯、政府效率部負責人暨世界首富馬斯克等人,並不忌諱「干預外國選舉」,公開為極右翼政黨站台或者擂鼓,期待形成跨大西洋的特朗普保守主義聯合陣線。而與歐洲國家非主流極右翼政治勢力崛起不同,加拿大的傳統保守主義早在特朗普勝選之前,就已經因為杜魯多總理用極左烏托邦的理念治理國家導致失政引發民怨而氣勢高漲。所不同的是,加拿大戰後最偉大的聯邦保守黨總理哈珀主張的是經典的保守主義,他們對於特朗普的主張和作派都持輕蔑的態度,而新的保守黨領袖博勵治卻對特朗普的民粹主義競選手法相當欣賞,並通過犀利的口才和無情的痛擊,在抨擊嘲笑杜魯多總理上贏得了民眾、尤其是本來傾向左翼的年輕選民的青睞,故而在特朗普大選勝利之前,已經在民意支持度上遠超執政聯邦自由黨和杜魯多,並順勢推動了至少兩次對政府不信任的提案,迫使杜魯多只能通過向更左翼的新民主黨屈服而勉強守住少數政府的執政地位。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只要聯邦大選召開,杜魯多和自由黨必敗,博勵治將以壓倒性的勝利組成多數政府。 

誰知,到新年伊始,杜魯多面臨黨內逼宮宣布辭職,博勵治頓時失去攻擊對象。不僅如此,曾經擔任加拿大央行行長和英國央行行長的金融界精英馬克·卡尼突然橫空出世,參與聯邦自由黨黨領的角逐,並以罕見的高支持率擊敗競爭對手、前副總理方慧蘭,成為黨領和新總理,帶來了加拿大選情的變化契機。但那時,卡尼仍然不足以超越博勵治的政治風頭,帶領自由黨贏得第四次選舉的勝利。惟這時候,特朗普再次出來打橫炮,再度強調加拿大應該成為美國的第五十一個州;令人驚奇的是,特朗普竟然與公開支持博勵治的馬斯克唱反調,沒有背書同屬保守陣營的博勵治,甚至抨擊他是「很蠢的政客」,反而稱喜歡跟自由黨打交道。卡尼迅速宣布聯邦選舉,打出反特朗普和其關稅政策的競選主軸,而博勵治竟然不順應加拿大愛國主義民意,固執堅持批判杜魯多政策的內政議題,並竭力要把卡尼打成杜魯多二.○。如此一來,民意出現了巨大逆轉,保守黨原來領先的二十五個百分點消失殆盡,反而遭到自由黨反超。而在領袖看好度上,卡尼遙遙領先博勵治。 

四月二十八日選舉開票,卡尼領導的聯邦自由黨逆轉勝,組成強大的少數政府,而保守黨雖然在選舉中增加二十多個議席,普選票也比以往高,但卻大熱倒灶,輸掉選舉。更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在渥太華選區經營二十年的博勵治,竟然以大比數輸掉了選舉,要靠阿爾伯塔省的保守黨議員辭職讓位,才能在夏天通過補選進入國會,而保守黨黨內也出現了要求他引咎辭職的聲音。 

從選舉結果來看,加拿大這次聯邦大選無疑等同對特朗普的公投,結果是選民拒絕了右翼民粹化的特朗普主義,並促成了戰後選舉史上最大的逆轉勝。而卡尼的勝利,竟然出現了外溢效應,帶動了澳洲等國的「反特朗普主義」思潮,讓本來可能失敗的執政工黨再度贏得連任,而保守黨黨領達頓也輸掉自己的議席辭職下台。當然,在加拿大選舉中,新民主黨、綠黨以及魁北克獨立政團的支持率都大幅度下降,造成兩大黨對決的局面。這是否會是渥太華政治版圖的新常態,仍需觀察。 

卡尼誓言走出「美國陰影」 

隨着選舉的重新計票,聯邦自由黨的勝利版圖還在一步一步增加,目前已達一百七十席,差兩席就可以過半,這給了卡尼強勢執政的機遇。可以這樣說,特朗普對加拿大的領土主權覬覦,竟然創造了加拿大百年來最大的歷史機遇,而加拿大的政情演變,也與這個時代變局相契合。從世界政治重新洗牌的角度來看,加拿大異軍突起,正在西方世界和整個國際社會製造政治驚奇,展現加拿大前所未有的魅力。這是西方戰後八十年歷史中最為罕見的時刻,特朗普雖帶來了亂局之擾、困局之難,卻也為加拿大帶來了布局之時、破局之機。 

從政客的背景來看,卡尼是破局的最佳人選。第一,他是政治素人,沒有政黨政治惰性的羈絆,甚至跨越左右對立的瓶頸。他在加英行長的十一年裏,在兩國四個保守黨總理(首相)領導下工作,甚至曾被加拿大戰後最偉大的保守黨總理哈珀邀請擔任其多數政府的財政部長。有趣的是,他也是華爾街金融精英,在高盛當過高管,也管理成功的金融公司,熟悉資本運作的規律;同時,他也在聯合國和杜魯多左翼政府中擔任負責環保的經濟顧問,深諳政府主導經濟的精髓。第二,他有嚴格自律和推動政策的堅定性。在這次聯邦大選中,從競選主軸和選舉組織來說,少有混亂和多變,而是一以貫之,直到勝利。這就預示,他在推動落實競選承諾上,也將是貫徹始終。第三,他的外交策略靈活細緻,擁有專業、理性、沉穩的特性,與特朗普恰成鮮明對比。他當選後第一次走訪白宮,卡尼拿捏準確,控場經驗豐富,用地產商都懂的語言當面告訴特朗普,「加拿大永遠是非賣品」。讓天馬行空的特朗普也不得不對他尊敬有加,在閉門午宴上放低身段請教。最為重要的是,作為半路殺出的總理,他目標導向,不會玩弄政治把戲,在選前選後,他都堅持美加「以漸進一體化為基礎」的舊傳統關係已經結束,加拿大新政府將尋求與美國建立兩個完全主權獨立國家之間的「新合作關係」,徹底杜絕特朗普的領土覬覦。這充分表明,卡尼精準介入加拿大聯邦政治並借殼(自由黨)上市的野心,就是改變加拿大無論以何種形式成為美國「經濟殖民地」的傳統,建立一個擁抱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西方新強權國家。 

卡尼建立二十八人的保守派式小政府,就是要提高政府效率,並以實際行動對杜魯多說不。這導致杜魯多在選前選後都銷聲匿跡。同時,囿於少數政府的權力局限,卡尼在組閣時不得不留任一些杜魯多時期的重要部長,但卻將他們排除在外交、國防和預算等重要領域之外,減少民眾的「杜魯多聯想」。此外,在加拿大尋求與歐盟等西方國家重建「全球化貿易同盟」的當口,卡尼竟然不假辭色地抨擊英國首相施紀賢邀請特朗普二次訪英,稱其破壞加拿大企圖組建反特朗普陣線的努力。要知道,卡尼罵的是英國工黨首相,彰顯他與英國保守黨的深度聯繫。 

卡尼破局建立在外交和內政兩個框架上。外交上,繼續跟特朗普脫軌,讓加拿大從美國小弟轉變成平起平坐的伙伴。但基於現實,仍決定通過談判,維持新的美墨加自由貿易協定;同時,利用自己與英王查理斯三世的關係和特朗普「崇拜國王」的情意結,宣布在五月二十六日開啟國會新會期,並邀請加拿大象徵國家元首、英王查理斯三世和王后卡米拉蒞臨渥太華主持國會開啟儀式,並在翌日發表御座致辭(speech from the throne),向華盛頓宣示加拿大的國家主權。不僅如此,卡尼也親自出席新教宗良十四世的首次就職彌撒,推動天主教元首外交,爭取更多盟友。在內政上,卡尼將與各省政府合作,在七月一日加拿大建國日之前,取消省際間的關稅壁壘,「釋放加拿大的全部潛力」,建立加拿大的統一市場,這也是重建加拿大獨立經濟體系的第一步。同時,採取減稅、增加房屋建設、收緊慣犯保釋條例、限制移民和留學生等頗具保守派色彩的政策,爭取民心回歸。卡尼的政策宣布,雖然遭到保守黨支持者「抄襲」該黨政策的指控,但大幅降低民眾對杜魯多政策延續的憂慮,也徹底擊破了保守黨在大選中將卡尼打成杜魯多二.○版的競選宣傳,逼迫反對黨更正監督口徑,為卡尼未來四年施政奠定基礎。 

華裔六成五投保守黨 

不過,值得卡尼深思的是,根據加拿大華裔百人會與專業民調機構所做的加拿大唯一一個華裔民意調查顯示,卑詩省華裔支持保守黨的比例高過自由黨十個百分點,這也是全國華裔的投票縮影。加拿大《國家郵報》評論指出,華裔選票的六成五投給了保守黨,可說是多倫多和溫哥華的華裔選民阻擋了卡尼成為多數政府。與印裔二十二人當選的數字相比,華裔有九人當選,分布在自由黨、保守黨和新民主黨。可惜的是,華裔並沒有人進入卡尼內閣。但是,一旦卡尼推動加拿大貿易多元化,亞裔社區就會成為重要的橋樑,也會帶動亞裔社區影響力的提升。與美國的熔爐文化不同,一個獨立自主的加拿大,多元文化依然會是國家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亞裔繼續心嚮往之的移民聖地。 

(作者為本刊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