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事
2025-6-27
二〇二五年七月號
李在明誓棄極端路——專訪韓國前青瓦台秘書金榮洙博士(丁果)

因韓國總統尹錫悅任內發動非法政變遭遇彈劾,韓國六月三日舉行總統大選。與選前民調基本相符,韓國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圖)在投票當日午夜時分宣布「確定當選」,他的得票率不到百分之五十。此次韓國選舉投票率近百分之八十,是一九九七年第十五屆大選以來的新高。在大選前三周被推為執政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金文洙,無法與同屬保守陣營的改革新黨總統候選人李俊錫合流,且沒有在選前與尹錫悅政變做明顯切割,遭到挫敗。但出乎意料,金文洙得票率不低,超過百分之四十一,顯示韓國也像美國、加拿大那樣,逐漸形成左右政治對立的局面,為李在明執政帶來嚴峻考驗。選舉結束後,李在明立刻宣誓就職,讓權力過渡的空窗期歸零。他在就職演說中明確表示,要終結國內的政治對立,恢復民主與和平,並將不確定的國際安全和經濟危機,轉化為韓國再度崛起的機遇,追求韓國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由於共同民主黨在國會也佔據多數席位,李在明政府可謂是全面執政,當然也會被全面問責。

在韓國總統大選投票日的前後,我在加拿大溫哥華多次採訪麻省理工金融學博士、曾在青瓦台總統府擔任朴正熙朴槿惠父女秘書的金榮洙,探討韓國政治變天對東亞地緣政治的影響。金榮洙博士的父親金鶴烈是出生於慶尚南道的財政精英,先後留學日本美國,在一九六一年朴正熙發動五一六軍事政變後被重用,先後任財政部長官(一九六一)、經濟企劃院長官(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九)、負責經濟的副總理(一九六九至一九七二),負責編纂了幾個五年計劃,是第三共和國時期統制經濟的主要操盤手,也是「漢江經濟奇蹟」的主要推手,一手孕育三星、現代等韓國超級跨國公司。金榮洙博士曾經留學台灣、美國,並在日本、加拿大擔任企業高管、大學教授、上市公司總裁,並在多國政府擔任經濟顧問,精通六國語言。金榮洙長期居住首爾,跟李在明、金文洙陣營相熟,見證韓國民主發展進程,對新總統施政有獨特觀察。以下是訪談摘要。

選舉結果彰顯民主成熟

丁果(下稱「丁」):金博士,你在選前預測,李在明會輕鬆勝出。但金文洙得票不低,且在慶尚北道、釜山地區得票領先,如果加上李俊錫的支持票,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得票率旗鼓相當,原因何在?

金榮洙(下稱「金」):這次大選的唯一主軸,就是對尹錫悅前總統在去年十二月三日發動的流產政變「進行公投」,用選舉結果來證明政變的是與非。因此,這次選舉是對韓國民主化進程的重大考驗,遠遠超出傳統政黨輪替的常態。李在明的獲勝,證明韓國選民對任何超越民主與法制的總統肆意妄為說不,也是韓國民主進步的象徵。回想一下,從尹錫悅發動政變,到這次選舉,前後七個月的時間,無論從軍隊、警察、在野黨、抗議民眾,到法院,一步一步處理,沒有任何流血事件,對立雙方各有克制,這是不可想像的民主深化。毫不誇張地說,韓國民主已經成熟,堪稱亞洲民主政治的燈塔,這是值得驕傲的。金文洙曾經是激進勞工運動的領袖,在金泳三時代被提拔,後轉入保守陣營,他還是很有韌性的政治家。至於慶尚北道,是朴正熙、朴槿惠的基本盤,保守勢力佔優,而釜山則是保守勢力五成五,自由派四成五,選情屬於正常。但在光州,因為發生過全斗煥鎮壓民主運動的慘劇,選民對尹錫悅的政變深惡痛絕,所以絕大部分選民都支持李在明。

丁:你在選前就說,未來尹錫悅司法審判,不是死刑就是無期徒刑,而且你斷定李在明不會特赦尹錫悅。李在明在投票前一天印證你的評估,稱要讓尹錫悅把牢底坐穿,因為以前特赦全斗煥、盧泰愚,他們手上沾有光州事件的鮮血,且貪污腐敗,結果無事。這就讓尹錫悅敢於發動如此無恥違憲的政變,以為可以不受懲罰。尹錫悅坐在牢裏,就沒有總統再敢這麼做。你認為,第一夫人金建希也會坐牢嗎?

金:大選民意對尹錫悅政變說不,決定了李在明不可能特赦尹錫悅。尹錫悅的政變看上去荒唐,而他做任何決策都是算命師一錘定音。但是,在彈劾和司法審判過程中,許多犯罪事實浮出水面,其政變手段之卑劣,用意之險惡,一旦成功,對韓國民主化的傷害,都是致命的。至於金建希,她和她家人的犯罪事實,在尹錫悅政變前就已經逐漸披露,並受到司法追責。因此,他們夫婦定罪坐牢,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這裏要補充的是,本來韓國有一個不成文的默契,那就是對政治人物不會「夫妻雙殺」,夫妻中一人入罪坐牢,另外一個可獲社會寬大處置,但尹錫悅自己打破了這個默契或者慣例,將政治對手夫婦一網打盡,如今他遭遇迴旋鏢而自食惡果,也是罪有應得,不值得同情。

丁:李在明歷經萬難,遭遇司法追殺、暗殺、絕食困境,政治劫難遠超特朗普,卻終於迎來柳暗花明,確實相當勵志,你怎麼看他成功的原因?

金:李在明總統確實很勵志,出身貧窮,從政多波折。在選總統的路上,更是遭遇難以想像的困難,包括黨內的鬥爭,險遭暗殺,在抗爭絕食中也差點丟了命。最令人動容的是,他竟然多次被政敵司法追殺,差點失去總統參選的資格。但他毫不氣餒,屢挫屢戰,尤其在這次挫敗尹錫悅政變時,冒生命威脅翻牆進入國會,運用國會機制保護韓國民主,感動了很多選民,也感動了世界。李在明其實並非政敵或者民粹輿論所說,是極端左派,而是一個以國家利益至上的務實主義者,中間偏左,所以他獲勝後,韓國股市飆漲,市場期待感很強。我們很期待他的執政可以扭轉尹錫悅的偏激路線,給東亞經濟帶來振興動力,給朝鮮半島緊張形勢降溫,給世界和平帶來助力。

改變尹錫悅親日政策

丁:尹錫悅執政時期,無視日本歷史問題和核污水泄漏問題,配合拜登政府組團抗中的印太戰略,建立美日韓同盟關係,引發了地緣政治的緊張局面,以及韓國民眾的抨擊。李在明總統上台後,是否會延續這樣的地緣政治戰略,成為美中大國博弈的棋子,還是會走更為平衡的路線,同時,在歷史問題上,要求日本正視侵略和殖民政策給韓國民眾造成的傷害?回顧過去二三十年,從金大中時代以來,無論是保守派的朴槿惠,還是自由派的文在寅,都堅持了這個基本原則,很難想像有總統會像尹錫悅那樣,明確說讓歷史翻篇,並因為向日本國旗鞠躬在韓國國內引發爭議。

金:我個人覺得,目前的韓日關係和歷史反省問題不應該互為前提,而是兩個問題。前者涉及當今韓國的國家利益,後者涉及歷史公義以及以史為鑑的問題。但在韓國,一般民眾確實將歷史問題看成是韓日關係緊密化的基礎。實際上,日本如果像戰後的德國那樣,徹底清算軍國主義罪行,向受害者道歉和賠償,韓日之間的歷史問題就會迅速化解。但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李在明大概率會改變尹錫悅過度親日的政策,也不會把韓日關係的主動權交給美國和日本。就以日本倡議的「台灣有事」論,主張把台灣問題納入美日韓集體防衛的框架之中,以圖牽制中國。李在明不會進入「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日本地緣政治邏輯,而是置身事外,不會參與介入美日對台海問題。

丁:有人說,李在明是親中派,美國在發給新總統的賀電中,也不忘敲打首爾,警告韓國防止「中國干預」。李在明上台後,既不會持續尹錫悅的「親美遠中」政策,當然也不會反美,那他如何面對美國要求韓國選邊站的壓力?

金:李在明總統是務實主義者,他會像新加坡領袖一樣,拒絕在大國博弈中選邊站,而是以韓國利益最大化為施政目標,與美國和中國都搞好關係。李在明肯定不會成為「反美派」,但也不會成為「親中派」,而是務實派,用和氣生財的方式,與各國打交道,推動雙邊或者多邊貿易,持續技術創新,夯實韓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當然,在美國主導的韓日澳台菲律賓聯合抗中的統一戰線上,韓國也不會站在中國一邊來積極反對。可以這樣說,只要能夠維護和平,韓國就會積極參與,如果發生局部戰爭,韓國就是消極的旁觀者。我們可以觀察到,自朴槿惠時代部署薩德導彈系統以來,韓國國內出現了反華情緒。這種情緒的產生,除了政府相關政策,就是美國之音的輿論導向和社交媒體大V的民粹輿論煽動,而反韓情緒也出現在中國,其中反韓輿論大V也相當活躍,可見,在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之外,社交媒體扮演重要角色。特朗普時代以來,美國之音被裁減後,反華輿論陷入低潮,韓國的反華情緒驟降,免簽政策後,韓國年輕人大量訪華,友好氣氛也升溫,這都是事實。

丁:特朗普二進宮後,再度施壓盟國大幅度增加軍費開支,稱不會無償保衛他國。韓國是美軍在東亞的重要基地,特朗普多次指出韓國是「賺錢機器」,應該對駐韓美軍分擔百億美元的軍費。對此,李在明會如何做?美國防長海格塞斯明言,「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如意算盤,已經不能再打了。美國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對新總統提出三項建議:經濟上與中國脫鈎,在中美衝突中站隊美國,大幅度增加韓國美軍費用。對此,您怎麼看?

金:我們看到,去年韓國對美貿易順差達六百六十億美元,因此,加大分攤駐韓近三萬美軍的軍費,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在地緣政治和大國博弈嚴峻的局面下,美韓共同防御的體制不能隨便更動。但是,要讓對華經濟脫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韓中貿易早就突破三千億美元的大關,加上半導體、新能源的合作前景巨大。更何況,不管跟平壤及莫斯科關係如何,鑑於地緣之利,中國在制約朝鮮問題上,仍有優勢。因此,李在明總統還是會尋找最佳平衡點,與美中處好關係。實際上,特朗普也是全力避免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美中博弈尚不會失控到韓國必須站隊的困境。有一點要指出的是,韓國不會挑戰美國對華芯片制裁的戰略部署,但會和英偉達等美國公司合作,找到與中國做晶片生意的「合法渠道」。總而言之,首爾會向新加坡看齊,搞大國平衡。國防軍事上傾斜華盛頓,經貿上強化與中國的關係,跟美國談好貿易協議,解決關稅戰壓力。

重啟對朝陽光政策

丁:尹錫悅總統迎合拜登政府東亞政策,對朝鮮採取強硬立場,以至於朝鮮半島雖無戰爭,但緊張局勢持續。李在明總統上台後,採取金大中時代以來的務實路線,那麼,在朝鮮問題上,是否也會重啟陽光政策,推動南北韓對話?要知道,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特朗普金正恩歷史性峰會,文在寅金正恩板門店握手,都降低了半島的緊張局面,這種情況,會否在李在明五年總統任期內再現?

金:李在明總統肯定會重啟陽光政策,降低朝鮮半島緊張局勢,這對重振經濟至關重要。但是,推動的力度,端看美國的立場。說到底,半島問題,歸根結柢還是美國問題,是美中大國博弈中美國東亞戰略的一個核心。可以這樣說,如果特朗普再續跟金正恩的高峰對話,李在明總統一定會全力配合,帶動陽光政策全面啟動。另一方面,一旦俄烏和談成功,朝鮮出兵帶來的危機就會迎刃而解,那時候,特朗普對朝鮮政策會再度清晰。

丁:李在明總統在當選前就呼籲改變韓國總統任期制,採取美國式的四年任期,可連任一年,由此可以讓政策持續,減少紛爭,也相應約束總統的絕對權力。這種改變,能否成功?

金:尹錫悅擅自發動政變,對民主制度產生重大威脅,讓韓國再度審視總統的職責和任期問題。其實,現在朝野都同意總統任期的改動,但這樣的大事情,必須要韓國民眾認可。與其由國會立法,不如在明年的地方選舉時,綁定這個專一議題的全民公投,既可節約公投費用,也可以讓全體選民有一個聲音,這樣才公正。韓國民主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對東亞的民主化進程和全球民主制度的實踐,都可以帶來積極的啟示。

(作者為本刊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