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書話
港女聽見人哋讚佢「食極都唔肥」就會好開心;小朋友聽見父母恐嚇話「郁親就聽打」就會好驚。我既唔係港女,亦唔係小朋友,我着眼點唔係內容,而係形式,即係語法。
呢兩組字究竟係咩單位呢?我哋將佢哋延長咁睇吓。
「食極都唔肥」:延長為「佢食極都唔肥」、「佢食極佢都唔肥」。
「郁親就聽打」:延長為「你郁親就聽打」、「你郁親就聽畀爸爸打」。
每句由左到右原來都可以補翻啲人物名詞,例如:佢、你、爸爸,咁就好明顯係句子,唔係詞組。
跟住就要問:係個咩類型嘅句子?究竟係單句定複句?
如果將後面嘅部分唔要,淨係得前半句,結果係句子唔能夠成立,例如:
「食極都唔肥。」(「食極」)
「郁親就聽打。」(「郁親」 )
咁樣好大可能顯示呢兩句係複句,因為其他複句如果刪除後半句,淨翻前半句都係唔成立,例如:
「雖然佢好肥,但係身手敏捷。」(「雖然佢好肥」 )
「因為有錢,所以買樓。」(「因為有錢」 )
所以,咁樣更加證明「食極都唔肥」、「郁親就聽打」係複句,唔係單句。
雖然「食極都唔肥」、「郁親就聽打」都係複句,但見唔到類似「雖然、但係」、「因為、所以」呢啲連接詞,而係用動詞後綴「食極」個「極」同「郁親」個「親」,好似動詞有條尾巴咁,所以亦都可以叫做「動詞詞尾」。
「食極都唔肥」、「郁親就聽打」呢兩個複句,除咗有動詞後綴,其實仲有個條件,就係後面有另一個特定嘅字嚟同前半句結合;如果換咗另外一個字,個句子就錯,例如:
「食極都唔肥。」(「食極就唔肥。」 )
「郁親就聽打。」(「郁親都聽打。」 )
上面嘅結果顯示出:將後綴「都」、「就」調轉嚟用,即係「極/就」、「親/都」,句子就唔合語法。所以合語法嘅「極都配」、「親就配」形成一個特定嘅複句框架,學術上叫「框式結構」。
確立咗呢個框架,我哋就睇下點解「極」配「都」,「親」配「就」。
先睇「食極都唔肥」,「食極」意思係無論點樣食法,即係食法一嘅結果唔肥、食法二嘅結果唔肥、食法三嘅結果唔肥,如此類推。全部食法都指向同一個唔肥嘅結果,顯示一個全稱嘅意思,所以就用「都」嚟表達,因為「都」係有一個全稱嘅作用,例如:「每個/所有蘋果都好好食。」「每個」、「所有」係全稱詞組,所以後面用「都」。
跟住睇「郁親就聽打」,「郁親」配個「就」字,因為「郁親」意思係你一郁,你嘅結果係被打,成個句子係條件句,所以後面配個「就」字,同平時嘅條件句一樣,例如:「一落雨就要閂窗。」「如果落雨就要閂窗。」
以動詞後綴作為框式複句,除咗標題嗰兩句之外,仲有冇其他呢?下期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