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懷碩
夏志清先生二○一三年在紐約逝世。十年了,我用這個最簡潔的古文文題,可能有人不解,或覺得奇怪。一九七四年我到紐約,三十三歲拜晤五十三歲。彼此雖未見過面,卻都很熟悉。原因是那時是台北三大報紙副刊旺盛的時代...
一百二十年前的庚子,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清政府被迫簽下「庚子賠款」,是中國近代的傷疤。今年二○二○年,是另一個不祥的庚子。不料再加上新冠之疫自年初襲來,大家多躲在家中「藏而遠害」,這在古人雅稱「豹隱」。...
四十一年前(一九七七年),我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看到一本一九四四年重慶獨立出版社出版的舊版書《中國畫論體系及其批評》,作者是李長之,我發現台灣畫家劉國松一九六六年由文星書店出版的口袋書《臨摹....
前幾天那個下午,剛剛有一點疏爽的秋意,多年沒聯絡的老友忽來電話,一時之間興奮得談個沒完。他對時局、人生深有憂慮。我說一切都來自價值崩壞。有兩個因素造成價值崩壞:商業化與大眾化。這一切歸因於近代西方文化...
漢字變遷的古今功過六十多年來,傳統漢字在兩岸分化為繁、簡兩體。我說過是政治力不當介入的結果。不合理的,泛政治化的「語文政策」強迫性地誤導、阻抑了語文自然演化活潑的生機。其實,文化、宗教、文藝、文字都不...
劉曉波因言論遭判刑與艾未未「被失蹤」事件,全球中文報刊多有報道。一個公民的基本人權,不應被「國家」隨便剝奪,是今日普世的共識。大國崛起,若只在經濟方面,而「國強民弱」,公民無思想言論之自由,則「人...
期望當代美術研究者,以林風眠等第一代與第二代學生的藝術差異為論題,深入比較研究,必能對中國美術過去的理解、今日的反省與未來的前瞻有貢獻。……西方自居世界先進的主流文化,以「世界性」、「全球化」的口...
自聯合國宣布二○○八年起,中文文件一律使用簡體字後,掀起一陣討論熱潮。本文作者認為,大陸推行簡化字過於激進,台灣保衛繁體字過於泥古,他主張應有一個超越政治的機構共商漢字發展的規範。
《明月》編輯部傳真加拿大讀者許昉與我五月號小文《生命之美》商榷的大文,並囑可撰文回應。拜讀「許文」,不禁啞然失笑。我與「許文」同樣讚美翁楊之戀,許君卻「讀」出拙文之「不宜、不敬」來,實在意想不到。...
講故事開頭免不了以「從前」開頭,但在這裡要改口說「未來」。「故事」一詞也不能用了,應改為「鮮事」;天天有鮮事,正是當代與未來的特色。
沒有更多文章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