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昂
2023-2-28
二〇二三年三月號
有一回聊天,被問到我自己覺得和其他美食家有什麼不同?我剛從突尼西亞做了一趟十五天還算是長的旅行,不假思索地說:我去了一些一般美食家不會去的艱困之旅,也因此吃到了一些一般美食家比較不會吃到的在地料理。然...
2023-2-1
二〇二三年二月號
飲食基本上是個經驗法則。喝到吃到才知道是怎樣一回事,想像力在當中發生作用,也要有基本的吃喝經過。這不是靠資料、別人寫出的飲食文章、圖片、影片,能夠一窺究竟的。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吃了喝了,才有品評的餘地...
2022-12-30
二〇二三年一月號
新的一年開始,尤其是三年大疫之後的解封,當然要寫一些歡慶的文章。飲食上最大的盛宴,則非國宴莫屬。 當我要寫一本以飲食來寫的長篇小說《鴛鴦春膳》,必然也要寫到「國宴」。 二十一世紀初,台灣承襲戒嚴時...
2022-11-29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號
我對密閉空間很難適應,有輕微的幽閉恐懼症,疫情期間出國、回國都需要隔離,無從旅遊,放棄重要的演講,十分不得已。最近各國紛紛解隔離,觀光基本上啟動,我立即到了一趟日本,美其名是要看楓葉,實際上是就是要出...
2022-10-28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號
我是一個「米芝蓮」的支持者,雖然也會有所批評,但它的確開展出了一個足以作為參考的美食評選。尤其在人情包袱頗重的華人社會,一直以來,這一類在地的評選,很難取得公信力。因為米芝蓮常會被批評為是外國人的觀點...
2022-9-29
二〇二二年十月號
觀光開放在即。又有機會出國去吃美食了! 米芝蓮在台灣擴大評選版圖,除了原來有的台北、台中,還加上台南、高雄,等於西台灣走一圈。 以台灣這麼熱衷引進米芝蓮評選,相信下一步,大概會到東台灣的花蓮、台東...
2022-8-30
二〇二二年九月號
台灣廚師在國際間拿得殊榮,Nobu Lee(李信男)是當中的佼佼者。而且,是在眾人較不熟悉的南半球紐西蘭澳洲地區。紐澳的「三頂帽子」可媲美米芝蓮星級,Nobu也是少數拿到這個殊榮的華人廚師。興起了我想...
2022-7-29
二〇二二年八月號
這是個每個人都值得問自己的一個問題:花了很多錢,比如一個人花至少上千塊港幣吃一餐飯,宴席或者大餐,吃過後,記得吃了什麼菜嗎?我們美食界的人有時候會彼此問這個問題,的確有人記得如數家珍,贏得大家的稱讚。...
2022-6-30
二〇二二年七月號
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裏的名廚是拿到紐西蘭最高榮譽的「三帽廚師」Nobu Lee(李信男)。 Nobu目前在台北的「蘭」餐廳工作,蘭作為知名Fine Dining餐廳,從紐西蘭禮聘Nobu回來。我...
2022-5-27
二〇二二年六月號
晚近世界性的變化,其實都有跡可循。是全球化和網路資訊快速容易,加強了這共同的變化方向,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物質定律一定會殊途同歸?差別只在於快一些或是慢一點!這一波世界性的共同餐飲變化,西式料理方面,...
2022-4-29
二〇二二年五月號
書寫了很多關於食物的文章和一個長篇小說《鴛鴦春膳》,最近終於可以用飲品來寫小說,也算是把「飲─食」兩者都包含入內。當然就要來說我先前的一個稱號「香檳公主」。這個稱呼說來很誇張,只為好玩,公主的意思當然...
2022-3-28
二〇二二年四月號
一定有人會說:竹筍咖啡,什麼竹筍咖啡?是咖啡裏加上竹筍嗎?怎麼做出來的?是把竹筍磨細,加到咖啡裏沖泡嗎?會是什麼味道?能喝嗎?然後多半的人會搖搖頭說:玩物喪志。儘管我是一個很好奇的人,而且也很勇於嘗試...
2022-2-28
二〇二二年三月號
飲食自有其流行趨勢。有的流行,還會成為長遠的烹調方式。以真空低溫慢火長時間烹煮的「舒肥」(Sous Vide),前些年橫掃全世界的餐飲界。尤其在烹調肉類,被認為軟爛不柴,深獲大眾喜愛。 我不是自我吹...
2022-1-28
二〇二二年二月號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稍略提到因為最近的時事變化,頂級港式粵菜,紛紛進入台灣。以後要吃港式料理,台灣也會是個選擇。 最近讓台北的食家驚艷的,是一家位於台北新市區大直的「朧粵」。 請來原出自香港「福臨...
2021-12-31
二〇二二年一月號
稱江振誠是台灣最為國際知名的名廚,一點都不為過。 疫情期間,他有感所有國際餐飲論壇及合作都全部停擺,在後疫情時代,要能跨越海岸和國界的分隔,在他台北的RAW餐廳,推出年度最盛大世界之旅「World ...
2021-11-30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號
談到美食,極大的部分都在美食評鑑,有像米芝蓮這種全球性的評鑑機構,各國也各有在地的評鑑,像意大利的Gambero Rosso,恐怕更廣為在地人、或所謂「懂得的」人引用。當然有學者做研究,重的是食材在...
2021-10-29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號
先定義清楚,這裏說的港菜,真的是指香港料理,而不是廣東料理。兩者為何要區分這麼清楚,因為廣東菜在台灣一直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是的,日本統治的時代,台灣的酒家菜盛極一時,從酒家菜流傳下來的菜單,明顯可見廣...
2021-9-29
二〇二一年十月號
新冠肺炎疫情,二○二○年初開始全面性的惡化,明年是不是就能夠回到正常生活,恐怕是很大的疑問。一拖兩三年,眾所皆知,餐廳受到嚴重的影響。時開時關,對路邊小吃可能還好,對作「Fine Dining」的餐廳...
2021-8-27
二〇二一年九月號
關於吃飯,很容易被問到一個看似簡單,其實是並非那麼容易回答的問題:就你(妳)個人而言,什麼最重要?是吃的東西、一起吃飯的人,還是餐廳的整體氛圍環境?很容易聽到的回答是,一起吃飯的人最重要。我個人在長時...
2021-7-30
二〇二一年八月號
疫情嚴峻,最不能忍受的是什麼?我號稱美食家,果真最不能忍受的是不能到餐廳吃飯。結果最近有一個統計數字出來,疫情解封,台灣人最想作的,第一名同樣是到餐廳內用餐。 在家宴客 台灣三級防疫警戒,餐廳只能...
正在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