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妍
洛神的傳說由古代傳頌至今,淒美動人。神話流傳下來,添加了不少撲朔迷離的色彩,甚至連藥櫃中及餐桌上的洛神花也被渲染得形神兼備,快要成為洛水神仙的化身了!《詩經》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
郊外遠足,脫離煩囂,陶醉在草藥世界,怎料也遇上沒有好臉色的「黑面神」!不過,這副渾然天成的臭臉其實也跟不少植物一樣,在適當時候也會盛放溫柔而謙遜的小花,細心欣賞它,同樣能為路人帶來驚喜。
生活節奏急...
射干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藥,雖功效顯著,但身處百子櫃中的它,外形平庸。出人意表的是,它在野外卻擁有一幅令人驚艷的絕美容貌!它的名字,乍看上去使人摸不着頭腦,然而按古文解讀則頓覺其命名精闢、確如其名。
炎...
在路旁、田間的雜草叢堆,有時可以發現一種肉質的小植物,鄉民鍾愛把它當成野菜入饌,若炎夏皮膚痕癢、大便不通等,食後倍感舒暢,它便是有治療作用的良藥︰馬齒莧。
馬齒莧卑微的生長在不起眼的路邊、牆身等處,...
梔子是野外常見的植物,它的花雖未有位列於中國十大名花,但卻受唐代詩人杜甫青睞,它的果實不但外形別緻,又有廣泛的藥用價值,而且更被用作民間染料。這株植物全身是寶,要深入認識和它有關的學問,當然要努力不懈...
中草藥專家李甯漢教授於本年八月與世長辭,他學術地位崇高,為中醫藥業界翹楚,深受行內敬重。謹以此悼文,懷緬我最尊敬的恩師!
「只要有同學肯學,我就肯教」
最初認識李甯漢教授,是由在東華三院工作期間獲...
隨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越演越烈,加上本港的醫療系統早已不勝負荷,更多巿民接納中醫藥參與抗疫。自疫情之初,中國內地使用「三方三藥」取得良好成效,其中「連花清瘟膠囊」本來一直是治療感冒的藥品,但研究發現,...
本港第五波疫情的發展前所未見,由二○二二年一月初開始至今,確診數字逐日攀升,短時間內大量巿民受到感染,個案宗數幾何級遞增,即使至三月上旬,所謂染疫人數「已見回落」,每天仍是有約二至三萬!疫情持續嚴峻,...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接近兩年,由最初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幾乎癱瘓,到近月陸續放寬邊境限制措施,這似乎標誌後疫情世代的開端,也許最黑暗的時代亦總算是熬過了。隨巿場再度活躍,疫情期間失去工作的人也陸...
夏秋之間,氣溫由熱轉涼,加上早晚溫差又大,若汗出後吹風,又或未有及時添衣,則容易出現感冒。崗梅根是一種臨床上經常使用的中藥材,它的原植物在本港郊外的步道十分常見,它更是廣東涼茶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不過它...
夏季素來都是百花爭艷的時節。沒想到的是,細小如米碎般的花也有讓人神往的魅力!迷你的純白色小花,從側面看,外形酷似聖誕老人拿的手搖鐘,急不及待要向世界宣告普世歡騰的佳音;而當正面直視花筒的內部,卻是像...
疫症時代下的春季,自然界看似卑微柔弱的生命依然無懼挑戰,繼續繁衍。假日鄉郊,葱花成叢綻放,誓要衝開疫情的枷鎖!別看小纖細而毫不起眼的一根葱,它可是供入藥使用的中草藥。春意盎然,《黃帝內經》指「春三月,...
俗語說︰「入門聞咳嗽,醫生眉頭皺」,咳嗽本身就是一個難纏的症狀,在疫情反覆期間,咳嗽更令人聞風喪膽。有止咳作用的中草藥很多,在香港的郊遊徑上,也就可以找到其中一款︰白舌紫菀。
去年十一月底,在本港沉...
新冠疫症顛覆原有的生活模式,帶領全球人民進入數碼化世代,嶄新科技令人嘖嘖稱奇,卻隱藏了一個與健康相關的傑克箱(Jack-in-the-box)!工作或學習長時間使用電腦,對眼睛的傷害十分大。中草藥裏,...
正在加載更多...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