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明
2025-3-28
二〇二五年四月號
在珠江入海口的沖積平原上,東莞的文學基因如同水網密布的河汊,在時間的沙洲中默默沉積。當我們開啟這座城市的文明斷層,會驚異發現其文學脈絡竟似青銅器上的饕餮紋般古老——南漢時期的資...
2025-2-28
二〇二五年三月號
最要緊的是讓思想成熟,成熟到您為它而燃燒,為它而哭泣,成熟到它使您日夜不得安寧的地步。這時候您才去寫,內容自己就會出現。 —托爾斯泰《同時代人回憶托爾斯泰》 讀莫言的作品的心情是沉甸甸...
2025-2-28
二〇二五年三月號
她,  安靜的躺着  光影交錯下的胴體  細說着歲月的故事。     她,  揮動着手臂  凝神貫注中的起...
2025-1-27
二〇二五年二月號
惠州在蘇東坡被流放的人生之中,是一大驛站。蘇東坡稟性樂觀,雖一再被貶到蠻荒之地,仍能在苦中尋樂,一副逍遙恬然的氣魄,令人欽服。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一一○一年),蘇東坡仕途運蹇,行經金山寺,赫然發現寺...
2024-12-30
二〇二五年一月號
葛亮之前以《飛髮》獲魯迅文學獎,是首位獲內地大型文學獎的香港作家,最近更以長篇小說《燕食記》獲第十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首獎。這是香港文壇的殊榮!兩次獲獎,《明月灣區》均以專題的形式,縷介...
2024-11-28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號
這一期《明報月刊》和《明月灣區》,牽涉了三個傑出女性,她們是聶華苓、張愛玲和韓江。 剛逝世的聶華苓是著名作家、蜚聲海內外的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IWP)的主持人。 聶華苓和美國詩人保羅.安格...
2024-10-30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號
與培凱兄相識於一九八二年。那一年,我的身份是香港三聯書店董事副總編輯,與書店的總經理蕭滋一道,赴美國考察圖書業務,包括拜訪「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的主持人聶華苓、保羅.安格爾伉儷。同一年,我受美國國際交...
2024-9-30
二〇二四年十月號
台灣作家黃春明獲第十二屆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消息傳來,令人雀躍。我與黃春明交往凡四十年,期間也做了訪談。黃春明二○一一年九月來香港參加世界華文文學聯會五周年和香港作家聯會自置會址誌慶,期間應《明報.文...
2024-9-30
二〇二四年十月號
在這片古老而又富有生機的土地上,肇慶如同一幅精緻的小品,展現着江山如畫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本期專題聚焦於肇慶的山水文學,旨在透過詩意的文字,帶領讀者走進這座城市的心靈深處,感受那份獨特的魅力。從星湖...
2024-8-30
二〇二四年九月號
「明月灣區」文藝版,溯源於四年前。某次與時任香港藝術發展局王英偉主席聊起,認為大灣區「九+二」的整合是國策,一直以迄較側重於經濟的合作和發展,對於大灣區文化特別是文學方面的融合,乏人問津。 &nbs...
2024-7-30
二〇二四年八月號
今年五月二十七日,香港文學舘開舘與建校三十五周年的香港都會大學共同邀請了內地著名作家劉震雲先生舉辦文學講座。我在致辭中表示,置身香港都會大學漂亮的校園,我感到特別親切,因為十年前,前身是香港公開大學曾...
2024-6-28
二〇二四年七月號
金庸作為中國現代武俠小說的巨匠,以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和豐富的想像力征服了無數讀者的心。他創造了一個個傳世經典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個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情節。他的作品融合了歷史、傳統文化和浪漫主義的元素,...
2024-4-30
二〇二四年五月號
二○○一年,金庸贈潘耀明書法:「看破,放下,自在 人我心,得失心,毀譽心,寵辱心,皆似過眼雲煙,輕輕放下可也」。今與諸君共勉。(潘耀明提供)
2024-4-30
二〇二四年五月號
《明月灣區》文學園地及「大灣區文學徵文獎」是在王英偉任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時促成的,那是大前年的事。二○二一年初某次敘會,我向王主席提出「文化大灣區」的概念,得到他的認同,並讓我擬一份計劃。 時值二○...
2023-11-29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號
世事紛繁,戰爭烽火不斷,邪言妄語蠭起,蜂目豺聲當道,相信此時此境,連民間的黑白無常,也無計可施。 「人生實難①,大道多歧②」,翻閱錢穆先生晚年一篇文章,聊可解慰。文章題目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
2023-11-29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號
個人前程往往難以預期,你未嘗試和努力過的,不要輕易言敗。正因前途未卜,相反地,充彌了憧憬和遐想的色彩,只要前進的步伐不歇止,前途是可待的。 我相信,成功的果實是結在努力的枝頭上。 (作者為《明報月...
2023-10-31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號
今年是高錕先生誕辰九十周年(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四日),逝世五周年(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兩個重大紀念日。他「在香港就讀高中,也曾在中大執教鞭、當校長,並在這裏退休。在香港生活逾三十載,是個名副其實的香...
2023-9-29
二〇二三年十月號
二○二三年仲秋格外令人縈懷和黯然,五年前有兩個筆者所欽敬的人於寥落的秋意中下世。 光纖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於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三日逝世,翌月的十月三十日文化巨匠金庸逝世,兩人相隔只有三十七日...
2023-8-30
二〇二三年九月號
饒公與文學館藏 哲人其萎,本刊又一位顧問遽逝!饒公以一百零一歲羽化登仙,海內外華人社會及文化學術界同表悼念。 饒公生前,曾撰寫一篇提綱挈領的文章:〈中國夢當有文化作為〉。饒公在這篇文章指出:「現在...
2023-8-30
二〇二三年九月號
這是一個以香港文學及大灣區文學為主題的聚會,也是香港文學界具有開創性的盛會! 作為香港文學界的一分子,我感到特別振奮。我曾經說過,香港文學活動一直在民間進行,長期為香港政府所漠視,作為一家民間組織的...
正在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