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平
大學每年都會頒授榮譽院士或榮譽博士名銜,以表彰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士。今年是我第二年擔任編輯,修改榮譽院士或榮譽博士贊辭的譯文。在審閱修改這些譯文初稿期間,常常會遇到不少似是而非的譯文,深感編輯責任重...
Vanity Fair是英國作家薩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一八一一—一八六三)的名著,有多個中文譯本,其中最著名的是楊必(一九二二—一九六...
梁實秋先生是著名的翻譯家,早在青少年時期就與翻譯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十二歲時(一九一五年)考入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前身),在清華八年期間閱讀了大量翻譯作品。老師指定的課外書籍,梁實秋往往不屑一顧。同學們...
梁實秋先生是著名的翻譯家,一生筆耕不輟,即使在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六年赴美留學期間,也沒有停止翻譯活動。
一九二三年八月,梁實秋與其他清華同學登上了傑克遜總統號輪船放洋。在船上遇見了燕京大學的許地山、...
高克毅先生(圓圖)精通中英雙語,是著名翻譯家,他翻譯費滋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的《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文字優美,膾炙人口。不過在譯文中卻有一處很難發...
趙景深(一九○二─一九八五)是知名學者和作家,曾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翻譯了俄國作家契訶夫(柴霍甫)的短篇小說〈樊凱〉(現譯為〈萬卡〉或〈凡卡〉)。他選用的版本並不是契訶夫的俄文原文,而是該文的英文版本。趙...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是當代美國最具盛名的中國文學翻譯家,他譯作等身,翻譯莫言的作品有《紅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國》、《四十一炮》、《豐乳肥臀》、《生死疲勞》、《檀香刑》等...
中國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當中的變化可以在重要社交媒體上集中體現出來。What’s on Weibo 網站(www.whatsonweibo.com)成立於二○一四年,該網站追蹤中...
二○二○年以來,中美關係持續轉差,兩國的文化與學術交流也受到波及,比如美國宣布中止與中國的富布賴特交流項目(Fulbright exchange program),逐步關閉兩國人文交流的大門。而在特朗...
「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工程」於二○一○年啟動,該項目得到了國家漢辦(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資助,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出版社、俄克拉荷馬大學孔子學院合作實施。該項目計劃出版《...
金聖華教授有多部談論「譯道」的著作,如《譯道行》(二○○二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齊向譯道行》(二○一一年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等;二○二○年伊始,金教授又出版了《譯道無疆》(浙江大學出版社),該書是...
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鼓勵中國文化及文學走出去,以增強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中國學術著作也得以引介到海外。中國學術著作外譯的目標讀者主要是海外學者,譯作也理應是有參考價值的學術著作。不過...
梁實秋先生(一九○三─一九八七)是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曾用三十七年時間(一九三○─一九六七)譯完了《莎士比亞全集》,是第一位完成莎翁全集中譯的中國人。不過,梁譯莎劇上演的記錄並不多。
...
一百年前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主張白話文、西式標點符號,並抨擊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然而這些主張並不是得到了所有人的擁護,吳宓(一八九四─一九七八)先生就是一位提出了不...
拙文〈詩詞翻譯之難〉在去年《明報月刊》十一月號發表後,一位愛好詩歌的讀者給筆者寄送了自己喜愛的詩詞譯作,還在信中說希望能繼續讀到有關詩歌翻譯的文章。承蒙這位熱心讀者的支持和鼓勵,筆者在此繼續討論詩歌翻...
詩詞是最難翻譯的一種文體,這是因為詩詞不僅講求內容的美,還講求形式的美,而中英兩種語言和文化有巨大的差異,要將內容和形式的美在中英兩種語言間轉換,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正如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Rob...
宋人姚勉有這樣讚美蜜蜂的詩句:「百花頭上選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但得蜜成甘眾口,一身雖苦又何妨。」《披蝶衣的蜜蜂》這部著作正是金聖華教授在文學和翻譯園地「百花頭上選群芳」的結晶,「但得蜜成甘眾口,一身...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重要的翻譯大潮,比如從東漢到宋朝時期的佛經翻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譯、以及清末民初時期的文學與社會科學著作的翻譯,主要是以外譯中,即把外來文化翻譯為中文為主。在中國翻譯史上當然也有翻譯中...
正在加載更多...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