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恩威
2025-6-27
二〇二五年七月號
每逢周末,香港各口岸總是擠滿北上的人潮。除了消費娛樂,越來越多香港人被深圳多元化的建築空間所吸引—華僑城創意園的工業遺存改造、南頭古城的古今對話、深圳灣超級總部的未來主義建築群,這些豐富的...
2025-5-29
二〇二五年六月號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建築始終扮演着物質與精神的雙重載體,它既是遮風避雨的實用空間,又是文化記憶的凝固樂章。工業革命以降,建築師的職業身份從「工匠—工程師」的綜合體中剝離出來,逐漸演變為一種...
2025-4-30
二〇二五年五月號
二○二五年三月,中國建築師劉家琨(圖)榮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消息,在建築界激起層層漣漪。這一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殊榮,不僅是對劉家琨個人四十餘年建築實踐的肯定,更標誌着國際建築界對中國在地創新建築...
2024-12-30
二〇二五年一月號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提出四個發展方向,當中兩個方向分別為「發展多元及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產業」及「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生態圈」。推動文創產業化的核心就是要專業主導和內容主導,由創造內...
2022-8-30
二〇二二年九月號
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回歸二十五年後,成立文體旅局是非常正確的。文體旅局的主要功能是推動香港整體文化發展,而推動整體文化發展,配合《十四五規劃》指定香港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定位...
2022-7-29
二〇二二年八月號
在我的記憶裏面,衛斯理是一個頭腦清醒的人。中學時期讀很多「衛斯理」和金庸的小說,今天回想起來,我中學時代的中國意識和金庸、衛斯理的小說有很大的關係。不知道什麼原因,可能是選擇性記憶,總覺得衛斯理是一個...
2022-2-28
二〇二二年三月號
藝術和科技的關係在人類歷史中非常密切,每一次科技的突破都會影響藝術的形式。例如中國傳統的書畫水墨,也是因為毛筆和水墨紙張的發明,才形成一個創作生態。之後印刷術的發明,更令藝術可以被複製。近一百年間攝影...
2021-5-28
二〇二一年六月號
蘇聯解體之後,西方軟實力獨大,集中精力推動全球化經濟,進一步開拓影響全世界的平台。西方經濟體系全球化的演變,也導致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變,當中有一個特色,是列根、戴卓爾夫人時期戰勝了蘇聯之後,其背後的企...
2017-6-28
二〇一七年七月號
文化上的低俗獨大香港回歸二十年,文化上走上低俗獨大。反觀其他三小龍:韓國和新加坡在文化創意上已經成功升級─升級是指在人民文化質素和對藝術文化之重視,已經達至能夠發展經濟體系的水平。以博物館藝術館面積和...
2017-3-31
二〇一七年四月號
回歸不經不覺二十年了,這二十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大小風波,香港也是安好自在,所有偉大城市都不是風平浪靜,每次考驗只會令那個城市更偉大。香港不會消失,因為香港的力量永遠可以重新發明自己。一國兩制二十年豐富...
沒有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