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維
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跟我特別冤家路窄。二○一六年底在本地聽眾極自律的柏林愛樂廳聽此曲,左邊(像北美來的)聽者咳嗽不斷;而二○一七年在台北聽萊比錫布業大廳樂團,前座台灣人竟手舞足蹈指揮起來。當我告訴他我是...
十一月底首次來港獻藝的「俄裔德國鋼琴家」伊戈.列維特(Igor Levit)是最有深度的當代中年音樂家之一,在德國甚有名望:除了演奏,他經常就社會議題表態,包括反對種族歧視和倡導環保。訪問他的官方網站...
音樂編寫程式早已能把樂譜轉化成聲音(即把譜子「演奏」出來),但我們對程式的「產出」很不以為然,原因是樂聲效果並不可能有人類音樂演繹的彈性和互動性。音樂演奏是動態行為,既是音樂家的相互活動(如果並不是獨...
暮春初夏新冠疫情肆虐而鬱悶在家,讀起具爭議性、不知不覺已問世四十多年的《見證:蕭斯塔柯維契回憶錄》(Testimony: The Memoirs of Dmitri Shostakovich)來。回憶...
一九四一年,納粹德軍封鎖圍攻前蘇聯城市列寧格勒(今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家鄉聖彼得堡),列城最重要的藝術家,包括作曲家蕭斯達柯維契,都遷至西伯利亞避難。列城居民奮勇抵抗,而蕭氏則在大後方完成了他的第七交響曲...
執筆之際,我的音響系統播放着以被英美古典音樂圈子奉為傳奇人物、一生充滿故事的英國女大提琴家杜佩蕾(Jacqueline du Pré)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錄音,伴奏杜佩蕾的是由丈夫巴侖邦...
搬家在即,整理藏書時見到十年前遊萊比錫孟德爾頌故居時購買的一本小畫冊,內容是孟氏於去世前的暑假第四度遊瑞士所畫的十三幅水彩畫(印象中真跡就在故居裏看過)。多愁善感、既早熟又英年早逝的孟德爾頌,在眾多「...
舒伯特晚年三套歌曲集中,最動人、影響最深的,是《冬之旅》(Die Winterreise)。按照舒伯特友人所記載,作曲家在他著名的樂聚中唱畢這套滿腔哀傷、描述男主角失戀後於蒼茫的冬日黯然遠去的二十四首...
意大利作曲家韋發第(Antonio Vivaldi)題為《四季》的四首小提琴協奏曲,是西方古典音樂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亦可說是標題音樂之始祖:從在美妙的春天花田中睡懶覺到夏天的颳暴風雨、從秋季歡愉的收...
三月底,最矚目的國際新聞,應該是台灣巨型貨輪「長賜」號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把這條連接歐亞的幹道橫腰攔着,大大擾亂國際航運系統。挪開貨船是當務之急,因為全球百分之十二的貿易需要通過此航道,而埃及政府和...
剛剛慶祝過九十二歲誕辰、於二○一九年夏天榮休的荷蘭指揮海汀克(Bernard Haitink),不只一次在訪問中說自己非常幸運。當大家都覺得他是位德高望重的大師時,他卻說自己的成功主要來自運氣:他的事...
二○一三年,一位年長的人文學科教授因太太得了重病,心情很受折磨。見他終日愁眉不展,我便主動帶他外出,藉以分散他的注意力。有一次邀請他去聽香港管弦樂團的音樂會,碰巧曲目包括理查.史特勞斯淒涼的晚年作《最...
高級日本料理流行着廚師發辦料理(Omakase),即所有菜式都由廚師因應時令、最新鮮的食材供應、食客口味等決定。音樂家發辦的音樂會又如何?不是完全沒有。印象中,俄羅斯鋼琴巨匠歷赫特二十多年前在香港文化...
疫情底下,「正常音樂會」遙遙無期,世界各大小樂團都紛紛把舞台搬至網上,推出各式各樣的視像,包括在不隔離音樂家的電腦「合成演奏」、樂師遵守社交距離,音樂廳內並沒有現場聽眾的「室樂版」演奏、音樂教育節目、...
數年前,跟一位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於倫敦聽過許多名師的朋友聊天,聽他說有趣的小故事。例如以演繹布魯克納作品聞名於世的德國指揮約含(Eugen Jochum),有一次心血來潮,指揮完一場布魯克納第八交響...
正在加載更多...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