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恆
2023-11-29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號
陳青楓是資深報人、作家、畫家,近幾年出版不輟,繼《香港傳媒五十年》(二○二○)、《香港百年風月變遷》(二○二一)之後,再有書畫隨筆文集《畫與道》(二○二二)。陳青楓自一九八四年起隨嶺南派大師楊善深習畫...
2023-7-29
二〇二三年八月號
小說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去世,享年九十四歲。他的《玩笑》(The Joke)、《生活在他方》(Life Is Elsewhere)、《笑忘書》(The Book of Laug...
2022-5-27
二〇二二年六月號
張灝是歷史學者,專研晚清至五四時期的近現代思想史,他的主要著作是《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一八九○—一九○七》(Liang Ch’i-ch’ao and Intel...
2022-1-28
二〇二二年二月號
回顧二○二一年的香港文化大事,當數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開幕,位居於首,自不待言。 展示香港當代視覺藝術文化 M+博物館做到從香港出發、具亞洲視野,也面向世界觀眾和當代藝術世界,入口旁的地下大堂,有...
2021-11-30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號
李澤厚在中國當代思想界,固守泰山北斗的地位。五十年代起佳作迭出李澤厚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名,在一九七九年之後,即五十歲後才成大名。早在一九五七年,李澤厚出版了《門外集》,評論朱光潛和蔡儀,突出美的客觀性...
2021-7-30
二〇二一年八月號
容若(原名劉晟)先生在六月十九日去世,十分可惜。容若一九三三年出生,他在一九五五至一九八五年間一直擔任報刊編輯,任職《晶報》多年,又以筆名茗翁、刁龍、丁奇、瓊玉、吳越人等等發表作品,他博聞強記,在歷史...
2019-10-31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號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是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圓圖),我的奧地利朋友德蕾莎立刻在面書冒出一句:großartig!(Great!),這是一些文學愛好者當刻內心的反應吧。...
2019-6-29
二〇一九年七月號
若要說華文科幻小說,必先由晚清說起。 晚清科幻奇譚 學術界對於晚清科幻小說的研究,以王德威的《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
2018-7-28
二〇一八年八月號
二○一七年初,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和波蘭社會學大師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與世長辭,半年過後,當代著名社會學家彼得.柏格(Peter Berger,另譯貝...
2018-6-29
二〇一八年七月號
劉以鬯先生在六月八日離世,哀悼之辭不勝枚舉,相關討論紛至沓來,在此我試一試另闢蹊徑,談談劉以鬯的書信。過去多年,香港文學界甚少出版書信結集,最近兩三年,卻有馬輝洪編輯的《舒巷城書信集》(其中有舒巷城致...
2017-10-28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號
自從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一職,由薩拉.達尼烏斯(Sara Danius)擔任以來,最近三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結果都與一般大眾甚至文學界的估算迥然有別,阿列克西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
2017-2-28
二〇一七年三月號
當代波蘭社會學大師鮑曼(Zygmunt Bauman)二○一七年一月九日於英國利茲郡家中去世,享年九十有一。鮑曼的學術重心是現代性與後現代性,正如研究鮑曼學說的丹尼斯.史密夫(Dennis Smith...
2017-1-28
二〇一七年二月號
伯格和桑塔格如果要列出文化藝術評論人的啟蒙之書,相信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一九三三—二○○四)的《反對闡釋》(Against Interpretation,一九六六)和約翰.伯格(J...
2016-12-1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號
齊益壽(台灣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得知映真兄去世,頭腦一片空白。你以「純真熱誠」四字形容他,頗為簡要。(「你」發給齊師電郵說道「純真熱誠,這樣的作家一時想不到第二人。」)他熱誠於淑世,要救台灣於奴性的顢...
2016-11-1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號
二○一六年十月十三日,卜.戴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引起熱烈的正反討論,當然獲獎不是他的抉擇,就如他人生的種種轉變,引來許多人指點評說,而同一天,意大利劇作家、一九九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達里奧.福(Dar...
2016-9-30
二〇一六年十月號
五十年前,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席捲全中國,知識分子首當其衝,吳興華在八月三日被紅衛兵害死,老舍於八月二十四日在太平湖畔跳湖自殺(內情見傅光明、鄭實的《老舍之死──口述實錄》一書),身在上海的傅雷於九...
2016-7-30
二〇一六年八月號
一直以來,華人世界對韓國文學的認識不算太深,但隨韓國流行文化(電影、電視、音樂)席捲華人世界,刮起韓風,韓國文學也逐步令人注視,高銀的詩、孔枝泳的《熔爐》、申京淑的《請照顧我媽媽》、李文烈的《人的兒...
2016-6-30
二〇一六年七月號
劉述先教授去世,當代新儒家大師又少一人。按劉述先在《現代新儒學之省察論集》(二○○四)和《論儒家哲學的三個大時代》(二○○八)兩書中的說法,他自己屬於第三代第四群的現代新儒家學者,與余英時、成中英、杜...
2014-6-2
二〇一四年六月號
  電影《頤和園》中看不到余虹、李緹、周偉關心政治和文化的一面(畢竟不是每個知識分子都投入到現實政治),卻看到他們在性與愛的關係裏浮浮沉沉。他們參與政治活動,就像跟一班同學出門嬉戲,就這方面看,有人會...
2013-11-2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號
  門羅小說《熊從山那邊來》改編成電影《離開她》,電影相當忠實於原著,但也加入了新元素。作者對照電影和小說,得出獨特看法。
正在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