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嘉倩
2024-7-30
二〇二四年八月號
數月前我的學生Endora在廣州登台唱粵曲,劇目為《紅樓夢之幻覺離恨天》。同學起哄要去捧場,也順便一遊羊城。Endora是票友,唱的是平喉,飾演主角賈寶玉,另配一位職業粵劇演員飾演林黛玉。我其實不懂粵...
2024-4-30
二〇二四年五月號
在寫完今年二月份發表的《澳洲的文字之旅》後,想到在澳洲的所見所聞,仍覺有很多文字可資談論。故有此續篇。 有天在墨爾本街上閒逛時走進連鎖書店Dymocks,意外的看到裏面有滿滿的愛書人,靜靜的在找書、...
2024-1-30
二〇二四年二月號
去年八九月時去澳洲逗留了一個月,辦點事,又探望了眾多親戚。夫家的祖先一百五十年前移民澳洲,如今大多數親戚已經不懂中文,有堂妺夫回鄉尋根,那邊的親戚不懂英文,他不懂中文,後來居然發現兩人都會一點簡單的西...
2023-11-29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號
上三期談到翻譯Dr Arthur van Langenberg(梁雅達醫生)在二○二一年出版的書From Scalpel to Spade,這一期描述了飽讀詩書的醫生如何給人誤認為園丁,而他自己更認為...
2023-10-31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號
上兩期談到翻譯Dr Arthur van Langenberg(梁雅達醫生)在二○二一年出版的書From Scalpel to Spade,這是第三期。書名包括了作者生命中的兩大志業,中文譯名暫且為「...
2023-9-29
二〇二三年十月號
上期談到我翻譯Dr Arthur van Langenberg(梁雅達醫生)在二○二一年出版的一本書From Scalpel to Spade,此書由關寶源醫生寫序。關醫生是作者在香港大學授課時的學生...
2023-8-30
二〇二三年九月號
我的朋友Dr Arthur van Langenberg(梁雅達醫生)在二○二一年出版了一本書,書名為From Scalpel to Spade,副題為 A Surgeon's Road to...
2023-5-30
二〇二三年六月號
月中偕女去了趟台北,看望我的姊姊及姪女姪婿們。在台北免不了找些地道的美食。親戚都知道我在寫有關翻譯的文章,閒談中說起台灣小食,姪女問我:「小姑媽,你覺得『棺材板』應該如何譯成英文?」我聽了有些愕然,原...
2022-11-29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號
執筆時正是英國政壇風起雲湧時,在短短七星期中出現了三位首相。亂髮如稻草堆的前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因「派對門」等原因被迫下台,首相職位最後由卓慧思(Liz Truss)及辛偉誠(Ri...
2022-8-30
二〇二二年九月號
七月初去參觀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三小時內只觀賞了第一館及第二館的展品,卻已覺得是一場視覺的盛宴。精工細雕的犀牛馱梳妝鏡、康熙款梅花紋蓋碗、佛手靈芝花插等,在在展現出當時的精湛工藝。而帝皇們的藝術欣賞...
2022-5-27
二〇二二年六月號
在今屆英國國家詩詞比賽(National Poetry Competition)中,劍橋大學經濟系的十九歲香港學生Eric Yip(葉晉瑋,圓圖)在逾七千名參賽者中,以"Fricatives...
2022-2-28
二〇二二年三月號
前幾日看到一篇由澳洲作家、翻譯家、漢學家Linda Jaivin所撰關於翻譯的文章:“Found in Translation: in praise of a plural world&r...
2021-11-30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號
以前去各中學觀課或提供各類支援時,常常會留意校內的各種標誌,看看上面的英文是否準確、得體。有次經過為傷殘人士特設的洗手間,赫然見到兩個英文字:Disabled Toilet!本人不禁衝口而出:「OMG...
2021-8-27
二〇二一年九月號
有上市公司醞釀換CEO,惹得員工及外界議論紛紛。某高層A接受訪問時,給問到有何心儀人選,他答了一句:「Better the devil you know than the devil you don&...
2021-4-28
二〇二一年五月號
我在本刊三月號寫了〈好玩的《縫熊志》〉,意猶未盡,故寫此續篇。 前文提及《縫熊志》原作者西西的淵博,以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談到製作阿拉伯的勞倫斯毛熊之時,隨手提到這位被稱為Lawrence of ...
2021-2-26
二〇二一年三月號
這本由西西所撰的《縫熊志》可說是一本奇書。作者多年來以寫作知名,由於某種原因轉而製作毛熊,更把做毛熊的過程以優美的散文娓娓道來,又不着痕跡的加插中國歷史及文化,令人歎服於她的淵博,字裏行間又充滿童真及...
2020-11-27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號
新冠病毒疫情席捲全球,執筆時已造成超過四千四百萬人染疫,多於一百萬人死亡,同時為全世界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天翻地覆的改變,全球經濟損失以萬億美元計!在如此的新常態之下,人們的思維無可避免地聚焦於有關此病...
2020-8-27
二〇二〇年九月號
出世還是入世?在我們的下半生,是否臣服於「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樣相當根深蒂固的觀念,還是掙脫桎梏,繼續學習、貢獻社會、發光發熱?這樣的課題在我們逐漸老齡化的社會中很值得探討。今年八月在香港會議展...
2020-3-28
二〇二〇年四月號
去年暑假期間去看了《清明上河圖3.0》數碼藝術香港展,由故宮博物院及鳳凰衛視聯合推出。那真是一場視覺藝術的饗宴!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令觀眾看到十一世紀北宋皇朝的大都市,其汴河兩岸的日常生活,展現了當時文...
2020-1-31
二〇二〇年一月號
在本欄十月號我的文章〈憶康橋〉中,提到我在英國劍橋大學念一門暑期課程「悲慘的南方:美國南方的文學」(The tragic South: literature of the American South...
正在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