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琛
一代音樂宗師顧嘉煇駕鶴西去,令人恍惚間頗有時代終結之感。這是一個什麼時代呢?容我暫且拋開宏大的歷史背景,從具體細節溯源。
顧嘉煇是作曲聖手,其歌詞多為粵港澳通行的廣州話。眾所周知,粵語、客家話等南方...
今年是加拿大鋼琴家格倫.顧爾德(圖)逝世四十周年。他的眾多樂迷想必會以各種方式紀念他。我從小聽他的錄音,他演奏的巴赫《高德堡變奏曲》曾經陪伴了我的成長。現在重溫這個傳奇,產生了頗為複雜的感想。顧爾德出...
所謂「先入為主」,即第一印象對人的影響最深、最難以磨滅,而且最不易被後來的印象所取代。印象、觀點如此,喜好、品味也是如此。這種情況,往往與個人經歷、回憶融合在一起。比如常聽人說,兒時喜歡上的音樂,畢生...
時局如此,音樂專欄也難只談風月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是一般的政治爭端,而是絕對的惡。它像一面風月寶鑑,照出了各種奇思怪論。某國輿論逢美必反,對屠夫罪犯卻態度曖昧;居然有人以各種曲折幽微的邏輯,說明是...
我與舞蹈家江青經常天南地北聊天,無話不談。偶然聽她說起,她曾依據馬勒的《大地之歌》,為香港舞蹈團創作過一齣詩歌舞蹈劇。我既驚喜又好奇─驚喜是因為這是觸動我最深的音樂,而好奇則是因為很想知道,這樣的音樂...
這大半年來,學術界、藝術界似乎不斷在告別與緬懷。荷蘭指揮家博納德.海廷克在十月二十一日與世長辭,享年九十二歲。他的職業生涯始於一九五四年,指揮了世界所有頂級樂團和歌劇院,錄製了不計其數的唱片,堪稱樂壇...
讀到《明報月刊》九月號介紹收藏家葉承耀醫生的文章,大開眼界之餘,也對他的品味歎服不已。對葉醫生而言,收藏家具是嗜好而非職業。我聽音樂,層次絕不及葉醫生的家具收藏,但唯一的共同點,也是嗜好而非職業。嗜好...
很多年前在哈佛讀書的時候,偶爾會到中央廣場(Central Square)的二手唱片店閒逛。實體唱片店現在已經是稀罕事物,而且賣的絕大多數是搖滾和爵士樂等熱門品種。古典音樂這種化石般的存在(至少在美國...
新冠疫情肆虐至今,都沒有聽音樂會。回想起來,很多大明星的演出,都是「過耳即忘」,唯獨前年冬天聽的一場舒伯特的《冬之旅》,讓我回味無窮。這本是為男聲而作的組歌,而那場音樂會由次女高音狄杜娜朵(Joyce...
近讀張伯駒《紅毹紀夢詩注》,通篇都是意味深長的逸聞。張伯駒是民國名士,曠世奇人。他戰亂中花巨資保存國寶,轉身又全數捐獻國家。光是這一項,就足以名留青史。但這多少掩蓋了他其他方面,比如京劇領域的成就。
...
傅聰先生逝世後,我不免沉浸在他的錄音中。這段時間反覆聆聽的,是他演奏的蕭邦前奏曲。某種意義上,這可算是蕭邦的巔峰之作。與馬勒、布魯克納這種擅長寫大型交響曲的作曲家相比,蕭邦走的是相反的路子。他雖然有奏...
聖誕節前一個禮拜,突然收到傅太太Patsy的電郵,告知他們夫婦都感染了新冠肺炎。我嚇了一大跳,立即給她打電話,當時Patsy已無大礙,而傅聰免疫力也不錯,情況尚算樂觀,希望聖誕節前就能回家。我雖焦慮萬...
轉眼又到年末。這本是喜慶的時刻,但此一時非彼一時,二○二○年多災多難,新冠疫情遠未過去,有多少人有心情慶祝,又有什麼可值得慶祝?連最具標誌性、在全球廣泛轉播的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也未最終確定能否...
記憶,真是高深莫測、不可捉摸。諸位讀者心裏,想必都有某間兒時鍾愛的餐廳,能做出令你牽掛的味道。或許長大以後遠行他鄉,卻仍記得那味道,更因在別處吃不到而懊惱。但更讓人懊惱的是,當你回歸故地尋味之時,卻發...
追蹤一種思想在不同文化之間流傳,總是非常有趣的,而且常會把表面上並不相關的人和事聯繫起來。比如德國作曲家華格納與中國史學大師王國維,分屬不同文化語境,卻不無相通之處,皆因他們都深受哲學家叔本華的影響。...
多年來我每到一個城市,都會習慣找兩樣東西:日本拉麵店和黑膠唱片店。前者是題外話,按下不表,主要談後者。如今網絡一統天下,似乎沒有什麼是網上找不到的,包括無限量的音樂。動一動手指,各個時代的錄音,馬上就...
看到標題,各位可能會奇怪:浮士德不是德國的傳奇人物嗎?怎麼會出現在美國?原來,現代小說家托馬斯.曼(Thomas Mann)正是用他冠名自己的小說《浮士德博士》(Doktor Faustus)。而這其...
正在加載更多...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