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輯:才德兼備的科學家──我所認識的高錕(彥 火)
Observation, Desire, Drive, Persistence, plus a little Reflection lead to Innovation and Success.具備觀察力、求知欲、推動力、百折不撓的精神,再加上少許反思,足以引領我們踏上創新成功路。──高錕 高錕瀟灑的走了。說他瀟灑,是他在無知的狀態下走的,一點也不牽掛,而且也許「在下一次導成肉身時重現」,我們還
更多Observation, Desire, Drive, Persistence, plus a little Reflection lead to Innovation and Success.具備觀察力、求知欲、推動力、百折不撓的精神,再加上少許反思,足以引領我們踏上創新成功路。──高錕 高錕瀟灑的走了。說他瀟灑,是他在無知的狀態下走的,一點也不牽掛,而且也許「在下一次導成肉身時重現」,我們還
更多(注:書中刊載了未發表過的「人生小語」,以及陳映真致潘耀明信手跡) 陳映真終於走了。說他終於走,是他一直為病魔所困,聽說十年前已腦中風,處於迷茫狀態。十年下來,一直呆在北京的醫院。十年間,包括我和許多朋友想去探望他,都被他太太麗娜婉謝了。他沒有抵抗力,她怕他感染細菌。她在病榻旁相伴了三千六百五十個日子。聽北京的文友說,後期他跡近植物人。不管怎樣,兀自惦念着他。對他的感受是太強烈了。這種感覺,還不光
更多楊絳一九八二年一月十八日寫了一封信給我,全文如下: 耀明先生:奉來書欣悉拙作已由Jeremy Baré先生譯成英文,但鄙意譯本不必再冠以序言,區區三萬字原作,一序再序,似近頭重腳輕,時賢著作輒自作長序長跋,津津樂道,未敢效尤。日文譯本我亦未作序。乞諒鑑為荷。港地文星聚會,濟濟多士,聞之神往,柯靈兄去港前曾來晤談也。種費清神,感謝之至,草此 即頌撰祺 楊絳一月十八日 兩周前得美國來信,據言Goldb
更多藍公為《明報月刊》撰的「人生小語」,強調出版自由的重要,並指出:「一位正直的出版人,他應該是勇於超乎世俗的觀念,……不妄求、不苟取、獨立思考、持之以恆地度過一生,他的生命激盪着文化傳承的甘苦與哀樂。」
更多金庸第一套法文版全譯本《神鵰俠侶》明年底前將出版,由華裔法籍物理學家謝衛東翻譯,巴黎友豐書店出版。作者特撰文介紹金庸武俠小說法文版翻譯的曲折歷程,以及其他語種譯本的誕生。——編者
更多誰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只是沒有人願意去認識、了解。李小龍、鄧麗君、魯迅、蕭紅、蔡元培、許地山、梅蘭芳、張愛玲等,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一對又一對走過的足迹,但政府漠視,市民又不知情。香港失落了的文化景點實在太多,如今努力追回,是否未為晚也?——編者
更多精彩摘錄:我暗忖,也許他與牛眠山一樣,不過是「呼呼大睡」去吧……。
更多參與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的作家都留下了美好回憶。其中內地作家徐遲先生到柏楊、張香華夫婦家搭伙,這是兩岸作家通過這種方式達成的首次交往。——編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