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險我奮進 困乏我多情 (張繼)
孫教授一生擇善固執,面對逆境,毫不退縮,迎難而上;且民胞物與,對國家、對家庭、對學生,甚至對素昧平生的後學青年,無不流露慈愛之心,體現仁者之情。
更多孫教授一生擇善固執,面對逆境,毫不退縮,迎難而上;且民胞物與,對國家、對家庭、對學生,甚至對素昧平生的後學青年,無不流露慈愛之心,體現仁者之情。
更多「永遠的白先勇」——每回聆聽白先生大力鼓吹崑曲、鼓吹中國文化復興,越發相信這句話所言不虛。華瑋教授說:「大陸有那麼多崑劇團,如果沒有白老師,不仍然是一蹶不振嗎?……個人做事比較被動,需要白將軍登高一呼。」李歐梵教授說:「每次看見白先勇苦口婆心談中國文化復興,我都很感動,所以說,如果香港要有一場文藝復興,我們一定要請白先勇來做旗手。」那麼,白先生怎麼說呢?他說:「人生沒有夢想的話,就太沒意思了。二十一世紀中國文藝復興,有沒有可能,不知道。可是總得有這個夢想。」 二月十九日,中文大學校園裏,白先勇、李歐梵、董橋諸位先生發表一個半小時演講,另有一小時的講者和聽眾交流。主題是「二十一世紀中國文藝復興——香港的角色」,盧瑋鑾教授做主持。這場演講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的開頭提出,文化界的有心人,無不翹首期待。白先勇先生提出了香港的優勢,證明她為何可以在二十一世紀中國文藝復興這場運動裏擔當角色。李歐梵先生潑了冷水,指明香港不足的地方。董橋先生冷靜異常提出解決方法:各人做好本分就夠了,復興不復興是其次。演講台下,聽眾提問發言也頗多真知灼見。演講圓滿結束,誠如大會主持盧瑋鑾教授所言,引起關注和討論,是好的開始,並非結束。 本刊在截稿前把八千五百字長文及時整理出來,因為我們深信「文字守護心靈」,深深盼望白先生興滅繼絕的「悲願」能感染眾人。——編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