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變的年代 (李焯芬)
精彩摘錄:整個教育系統經歷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大學教育的普及,讓更多年輕人能接受大學教育,絕對是好事。只是……
更多精彩摘錄:整個教育系統經歷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大學教育的普及,讓更多年輕人能接受大學教育,絕對是好事。只是……
更多精彩摘錄:伊斯蘭教認為宇宙萬事萬物,包括自然界、人類自身以至社會,都有其產生、發展的規律,因此鼓勵人們去發現、發明和創造。在《古蘭經》、《聖訓》的倡導下,中世紀伊斯蘭社會歷代王朝對科學研究和應用都很重視。
更多精彩摘錄:宗教求善,藝術求美。穆斯林的勸善詩,是善與美的結合。
更多精彩摘錄:伊斯蘭藝術,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建築藝術;二、圖案裝飾和工藝美術;三、文學藝術。
更多精彩摘錄:佛智的一個基本概念是因緣觀。它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的發生或出現,都是有其原因(或因緣)的;但因緣觀可不是宿命論。關鍵是:事物背後的因緣也是可以隨著時空而變化的。因緣條件改變了,結果也就不一樣了。
更多精彩摘錄:他真正地做到了放下,包括放下自己的色身,放下對身後名的任何掛礙。佛家「緣生緣滅」的智慧,已徹底地融入了他的生命中。
更多假如我們明白到磨難或困境背後的成因的話,那麼我們就能對症下藥,找出對治或克服的方法。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四諦法」:苦、集、滅、道。
更多大海有潮漲潮落時,願潮水能蕩滌並淨化人的心靈,為人類社會帶來重生和更美好的明天。
更多佛教約於公元七世紀中葉傳入西藏。到了八世紀中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了印度密教大師蓮華生大士入藏,折服了原來盛行於藏區的原始宗教苯教,並封苯教的神衹為佛教的護法神。他又吸取了苯教的巫術、祭祀等儀式,以苯教的形式弘揚佛教,成效顯著。
更多眼前,禹的傳人正著力於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生態水利工作。倘若那靈巧又俠義的五鼠還健在,他們那上天入地、穿山下水的本領,當可大派用場,應可抵上一個團的工程兵呢。
更多「德國人先後在庫車、吐魯番、巴楚等地拿走了文物四百三十三箱,約三點五萬公斤,其中有佛教壁畫六百三十幅,以及大量其他的繪畫、雕塑及文獻。」
更多年輕時愛讀的一眾刊物當中,至今猶屹立於文化界,並深受海內外知識分子推崇的,就只有《明月》了。 《明月》刊行至今已整整五百期了。這在香港出版界是極為了不起的事,充分說明了《明月》的水平、可讀性和可持續性。 這「五百」可不是個小數目。流行中外的民謠「五百里」,以悠揚動人的旋律,唱出了人生路上的起與伏。席慕容的詩《一棵開花的樹》,幽幽地訴說她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好讓自己與夢中情人結段塵緣。佛於是把她化作一棵樹。情人匆匆地在樹旁走過,端的是五百年才一遇;頻率也正好與國際慣用的建築抗震設計標準看齊呢。 佛經裏還有個有關蜘蛛與佛祖的故事,說蜘蛛潛心修持了兩個五百年,才悟出了「活在當下,珍惜眼前」這個道理。 料想《明月》的第二個五百期面世時,香港已跨越二○四七年了。期待屆時《明月》會和港人一道,再回顧一起走過的日子,反正《明月》早已是香港文化風景線上視野最廣濶、最深遠的地標了。
更多尼羅河——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搖籃。只是,如今河水蔚藍如昔,當初的燦爛文明卻早已凋零。作者以豐富知識和生動筆觸,引領讀者沿河憑弔古老文明,並藉此與古老的中華文化作一比照。——編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