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啟事
2020-06-01
為進一步推廣本刊,兼為保存資料起見,即日起本刊將陸續推出各欄目文章匯編本,凡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如無特別注明者,均被視為同意結集。
明報月刊編輯委員會
專題.特輯
更多
上海人不愛上茶樓,我這個上海香港人卻喜歡,中學時業師余少颿常帶我到上環的金龍、銀龍酒家品茗。余師係康南海徒孫,結識的都是文人雅士,一時俊彥,蘇文擢、許菊初、吳肇鍾都大有來頭。蘇文擢是我小學端正國文老師...
特稿/專稿
更多
張愛玲筆下的戰時香港是個亂世人物畫廊,其中最有魅力的形象無疑是研習歷史、教授歷史、卻被打上門來的現代史吞噬的佛朗士老師。〈燼餘錄〉裏的四小段文字,是充滿了溫度的畫像,筆觸詼諧、柔軟:「他有孩子似的肉紅...
人生小語
更多
外國有攝影師走訪多間醫院,用公共場所常見的「熱感體溫探測相機」為疫情拍照記錄。鏡頭下,醫護和病人化成橙紅色的熱源影像,提醒我們行醫的本質──醫人。即使環境再惡劣,醫護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疾病,而是有血有...
社會.時事
更多
習近平南下出席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的慶祝活動,明確提出深圳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引擎。他談到香港的角色時,沒太多着墨。林鄭月娥接受深圳傳媒訪問時,又表示不介意深圳的生產總值已超過香港。於是,外間不斷...
文學.藝術
更多
古老民間有一種醫術──閹雞。據說是三國時代神醫華佗流傳下來的醫書,被燒剩最後兩頁的秘技。
早年新界,務農養豬養雞的不少,雄雞愛鬥,肉質又粗,需要改造!小時候每隔一段日子便見有閹雞佬到來,鄰居們拿出幾...
思潮.動向
更多
導演賈樟柯的電影《天注定》,向中國文化的俠客致敬。
中國人的「俠客精神」,與英文的Gallantry不同。Gallantry固然是一種俠義,但澳洲和英國在中世紀,政治沒有中國歷代昏君時下的那種黑暗,...
歷史.人物
更多
譚炳文今年九月五日離世,享年八十六歲,他是多才多藝的藝人,橫跨配音界、影(演出及導演)、視、播音、歌唱、現場播馬等多個界別。
上世紀五十年代,家中安裝了「麗的呼聲」,當時戲劇化播音流行,第一次接觸譚...
生活.資訊
更多
上一期,筆者已細說「買對茶」,如何避免買到不陳化的茶餅。「買對茶」後,茶友最着緊的是「如何小心謹慎地把寶貝茶餅收藏」,例如藏茶環境如何?濕度、溫度多少等等?期待藏出自家陳年普洱茶。但怎樣才是「藏對茶」...
語文.書話
更多
早排,社交媒體有個群組叫CUHK Secrets,裏面有個帖子顯示有個人跌咗落水嘅圖片,跟住有個問題:「當教授跌咗落水度,你點樣運用主修科嘅知識幫佢?」
我睇見咁有趣,於是我都玩埋一份,我話:「教授...
新書訊
更多
2020-10-30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號
龍應台首部長篇小說,一出手就不同凡響,出版社同步推出遠山版(右圖)、繽紛版(左圖)雙封面,還特別製作遠山版「限量精裝版」加贈作者手繪黃金雨花透卡書籤。龍應台二○一七年搬離台北到屏東大武山腳定居,重新展...
文化網絡
更多
2020-10-30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號
醫學獎
得獎者:美國科學家奧爾特(Harvey J. Alter)、賴斯(Charles M. Rice)和英國科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
三名科學家為治療血源性肝炎這種全球健...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